闽清县博物馆
0
0
地区福建省 福州市 闽清县
开放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2:30-5:30) 周一闭馆(含国家法定节假日)
电话13600861696
地址乘3路、7路、8路、11路到乃裳广场站下车,进入乃裳广场左转100米即到。
闽清县博物馆设立于1996年6月,馆址设在县文庙, 2013年8月搬入新馆,目前馆级别为省三级,在岗人数8名,事业编制4人,劳务派遣4人,,是以展示闽清宋元时期及当代瓷器发展历史为主题的,集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闽清县梅城镇西门街50-2号,与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同属一座大楼办公,简称“三馆”,三馆总用地面积约3698.76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616.9平方米,综合楼地上6层,其中博物馆建筑面积为1952平方米,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
博物馆共四层:一层为临时性展览展厅;二层为“走进闽清窑”展厅,展示了从东桥南坑村“南木墩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纺轮等文物及“闽清窑”之“义窑”、“大箬”、“青窑”三大窑场的概况;三层为现代陶瓷陈列展览和农耕民俗文化展览;第四层为办公区。
暂无内容
1996年7月,闽清县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闽清县博物馆,规格股级,人员编制核定三名,经费由县财政开支。文庙设为馆舍。
2013年8月搬入新馆,新馆位于闽清县梅城镇西门街50-2号,与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同属一座大楼办公,简称“三馆”。
一层为临时展厅面积250平方米,常年举办临时展览,为各种文化交流提供展示、合作、互动的平台,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向公众展示闽清的历史、文化、科技、文物保护成果、经济建设等各方面的成果。已举办一系列的临时展览,重大的展览有:“闽清古厝掠影展”、 “闽清文物史迹展”、“林则徐廉政事迹展”、“ 扶贫济困共富家园闽清书画义卖展”、“清廉闽清书画摄影展”、“美丽乡村摄影展”。
二层为“走进闽清窑”展厅,面积300平方米,展示了从东桥南坑村“南木墩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纺轮等文物及“闽清窑”之“义窑”、“大箬”、“青窑”三大窑场的概况,并通过陈列的宋元瓷器和标本,展示闽清窑的工艺和艺术。闽清制作生产陶瓷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的商周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3500--4000年)。2012年在东桥镇南坑村发现的“南木墩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陶器,与“昙石山文化遗址”上层文化有着同样的内涵。而分布在东桥大箬、义由、青由、安仁溪村的宋元时期的青白瓷遗址,是宋元时期我省一处重要的外销瓷产地,其产品大多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近年,随着我国水下考古的新发现,一些沉船出水了大量的产自闽清窑的瓷器,同时在上海、宁波等地面考古工地出土了大量的来自闽清窑的瓷器。
二层外廊:图文闽清历代明贤展示。
1、三层为“当代陶瓷典藏”陈列展览,面积350平方米,展出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原闽清第一、第二瓷厂的部分产品。通过展品向观众传达闽清陶瓷的成就,以此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
2、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面积300平方米,主要展陈农耕时期的生产生活实物,让曾经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留住乡愁,让新生代的年轻人了解祖辈的生产生活状况。
木胎。扁圆形,有盖,平底。黑面,黑、黄、红相间,漆色九层,盖面剔刻四个对称的如意云纹,中心为四圆卷纹。刀法精细,色调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内壁及底髹黑漆。
口径:5.3厘米 高3.9厘米
本馆实行免费开放,展厅内导览、讲解服务,免费发放博物馆宣传手册和文物法律、法规宣传资料;提供寄存包裹、随身物品服务。参观过程,请听从馆工作人员安排,如有疑问请与我们工作人员联系,如果您对我馆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给我们留言,我们将不胜感激。
馆内收藏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