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博物馆
0
0
地区福建省 三明市 永安市
开放时间每星期二~星期日8:00~12:00 2:30~6:00(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周一闭馆
电话05983632044
地址永安市大同路123号。 交通路线:乘1、2、7、11、12、18、61、62路公交车到大同路口站下车往大同路走200米均可到达。
永安市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10月8日,为县市级综合性博物馆。馆址设在永安市大同路123号,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安文庙内。永安文庙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建,后经多次重修。明清时期永安文庙一直是永安县儒学重地。2003年,永安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对永安文庙进行重修(建),总投资500万元。博物馆现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文庙大成殿、永安抗战文化陈列馆(东、西庑)、碑廊、文物库房和办公楼等。
永安市博物馆为福建省三级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近2千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00余件。
暂无内容
1988年,永安市委、市政府会议决定成立永安市博物馆,将永安文庙大成殿及一幢办公室划拨给永安市博物馆使用。1995年博物馆分别被永安、三明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德育基地; 2000年博物馆与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小学签定了馆校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3年,永安市政府决定,将二百多年未曾重修的永安文庙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政府投入250万元,向社会募集250万元予以重修(建),于2004年9月完工,10月正式开馆。
2007年博物馆被列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
2012年博物馆被评定为福建省三级博物馆。
永安市博物馆从2004年至今免费向社会开放,免费提供永安文庙、复兴堡、萃园等展览宣传资料和讲解。有开设服务窗口,为特殊人群无偿提供服务设施。为参观群众提供物品寄存、代保管服务。
永安市博物馆有3个固定基本陈列展,即永安抗战文化陈列展、永安文庙大成殿和永安历代碑刻展。
永安抗战文化陈列展
永安抗战文化陈列展以抗战时期省会内迁永安七年半为主线,通过文献史料和实物资料,反映了当年的燕江之畔汇聚了一大批文化进步人士及国民党内的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笔代枪,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战进步文化活动,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写下了极富光彩的一页。陈列分永远的丰碑、战时福建省会—永安、台湾省党部迁址—永安、新闻、出版汇聚—永安、福建名校创办—永安、抗战时事—永安、文化名人荟萃—永安、抗战胜利之悦—永安、中国东南抗战文化旗帜—永安等九个部分。展览面积为800平方米,展出实物200多件。
永安文庙东西两庑
永安文庙东庑展厅
永安文庙西庑展厅
文庙“大成殿”
2003年,永安文庙修缮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于2004年9月完工。完工后的永安文庙,恢复大成殿内的孔子圣像及四配十二哲人塑像,恢复失传近三百年的清康熙帝手迹“万世师表”等六块匾额和雍正、乾隆两帝手迹的三副楹联。配置祭孔青铜鼎和青铜编钟、石磬等礼、乐器。
文庙大成殿全景
文庙大成殿内景
永安文庙大成殿内部侧视
永安历代碑刻长廊
碑廊长 120 米,宽3 米。主要展示永安市各乡镇的历代碑刻,分永安开县碑、禁伐碑、禁赌碑和各类墓志铭及胡文虎捐赠碑等。还利用碑廊墙空隙,分批展出“永安记忆”老照片展。
永安文庙碑廊
永安文庙碑廊老照片展
临时展览
永安博物馆自2004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的陈列展览,举办“金榜题名”活动,利用永安文庙儒学坪、大成门等空间进行临时、移动展览和举办具有永安特色的庙会。展览有:《永安市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抗战诗词书画展》《领航“从一大到十九大”主题展》《长征从这里出发展》《永安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精品展》《古银币、银器展》等。
金榜题名活动
永安文庙庙会
永安文庙庙会
永安市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
古银币、银器展
领航“从一大到十九大”主题展
长征80周年展
唐咸通十一年善业泥三佛立像陶印模
长19厘米、宽11厘米、厚 2厘米、重710克。
灰色陶,长方形,上方两角圆弧,边微拱。正面三个龛,均呈方形座舟形背光,分别有阳纹佛造像立于方形座上。像高髻,眉目清秀,双手贴于腰间,着窄袖衣,长裙,赤足,背有头光。陶板面印细格麻布纹。背面发愿文共9行,每行4字,共36字,以不规整方格相隔,文曰:“咸通十一年七月十五日造菩像一尊合邑子廿八人孝父母回谢众生咸同斯福共成正觉”,字迹尚清晰。基本完整。1958年在永安市曹远镇上曹水库出土。
唐咸通十一年善业泥三佛立像 YB016-A-0001
唐咸通十一年善业泥三佛立像 YB016-F-0001
青铜时代斜线三角纹折腹陶罐
口径7.5厘米、底径5.1厘米、高 7.90厘米、重 230克。
卷沿,短直颈,斜肩折腹,矮饼足,肩部刻划斜线三角纹,腹部刻划条纹,灰色硬陶。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在永安市安砂镇黄坊后山采集。
青铜时代斜线三角纹折腹陶罐 YB011-A-0001
北宋桶形陶灶
口径11.8厘米、底径10厘米、高 13.6厘米、重1130克。
微敛口、直腹、微鼓、平底。口沿呈三弧形,腹内中部有一圈凸陵,用于隔放箅,腹的底部镂挖一壸门形通风口,口沿外壁及通风口均有一道阴刻线条。泥质灰陶,炉拉坯成型,内壁凹凸不平,外壁平整。这是一件烧水的茶炉,宋代茶具之一。基本完整。1977年在永安市城关南坑口出土。
北宋桶形陶灶 YB019-A-0001
宋抄手石砚
长16.2厘米、宽10.2厘米、高 2.9厘米、重389克。
端石紫色,石质较细润。长方形抄手式。断面呈梯形。砚堂自然下斜,后高前低成砚池,窄砚首与砚唇相连;砚底凿空呈后高前低的空间,前端和两侧墙足相连,平整着地,手可插入,便于移动。基本完整。1977年在永安市城关南坑口出土。
宋石抄手砚 YB030-D-0001
南宋遇林亭窑黑釉描金(银)彩“寿山福海”纹瓷盏
口径10.7厘米、底径3.4厘米、高 5.3厘米、重179克。
尖唇,束口,微外撇,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浅、灰胎、夹细砂。腹内壁见彩绘痕迹,纹饰为竖道纹内四个海棠形开光,内草书“寿”、“山”、“福”、“海”。内满釉,外釉施至腹中部,釉线不齐,口沿处因流釉显赫色。基本完整。1987年在永安市曹远镇浦头村砖瓦厂出土。
南宋遇林亭窑黑釉描金(银)彩“寿山福海”纹瓷盏YB035-A-0001
清大腔戏剧本《白兔记全本》手稿
纵56厘米、横26厘米、厚2.5厘米。
纸本,毛边纸,53面105页。墨书,每页直书14行,每行22字不等,约计3200字。首页书“白兔记全本桥套齣数开具”,“顺治甲申年正月”及全剧的“折名”,字里行间标有插科打诨,唱词翻高、滑音、道白等符号;封页背后由左至右书演出场次顺序,及出场角色与扮演着,全本背后书“红
绣鞋”完终矣。简单拓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青水畲族乡丰田村村民捐赠。
《白兔记全本》原为元人所作,剧情描写宋人刘知远与李三娘(刘妻)历经磨难后又大团园的故事。剧本大腔戏的发现,震惊了中国戏曲界,填补了中国戏曲史上400余年的空白,成为打开荆楚古音1100多年历史本来面目的一把金钥匙,被誉为“弋阳腔活化石”,为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清大腔戏剧本《白兔记全本》手稿 YB322-E-0006
明红漆金彩木雕林贤娘坐像
宽45厘米、高95厘米、重18531克。
坐姿,头戴冠帽,身着圆领宽袖袍服,肩戴霞披,腰挎玉带,双手持笏板,衣褶线条流畅,刻有双龙,足着翘头靴。面目端庄慈祥。木雕质地坚硬,纹理细致,头上冠帽及衣饰漆金。基本完整。
1988年由永安市上坪乡大进村祖兴殿捐赠。
明红漆金彩木雕林贤娘坐像 YB311-A-0001
民国四开圆盘立式印刷机
长128厘米、宽95厘米、高133厘米。
印刷机四足底座,座上横杆铸“上海湧兴厂制造”。机身由手摇大轮、曲轴、大小齿轮、左右支连杆、摇床、弯连杆、交架、交棍、墨池、一根着墨棍、二根均墨棍、版框、纸盘组成。抗战时期,改进出版社从上海湧兴制造厂购置的这台印刷机,为宣传抗日救国,鼓舞民众斗志,印刷出大量进步期刊报纸。1995年由永安市印刷厂捐赠。
民国四开圆盘立式印刷机 YB321-C-0001
免费开放项目:永安抗战文化陈列展、文庙“大成殿”、永安历代碑刻长廊 、公益性临展、讲解服务。
观众注意事项:
1、参观前请您整理好自己的衣物,衣冠不整者请勿入内 2、参观时请您不要大声喧哗并建议您关闭手机以免影响他人参观 3、未经许可,请勿在展厅内摄像和使用闪光灯进行拍摄 4、请您不要将食品、饮料、宠物等带入展厅内 5、展厅内请勿吸烟 6、参观时请勿触摸展品 7、展厅内请勿攀爬、躺卧 8、在公共场所内不要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草树木、吵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 请您协助我们维持好展厅内的参观秩序和良好的参观环境,谢谢合作!
馆内收藏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