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博物馆
0
0
地区福建省 三明市 将乐县
开放时间上午:08:00-12:00,下午:15:00-18:00(夏令时14:30-17:30)
电话05982324949
地址将乐县滨河北路36号广电大楼。交通:1、乘坐8路公交车从火车站到广电局,或者中医院到广电局; 2、乘坐9路公交车从中医院到广电局,或者物流园到广电局。
将乐县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5月4日(将政〔1987〕综43号),现位于将乐县文化广电大楼内,为县综合类博物馆,隶属县文体广电出版局,经费实行财政全额拨款。主要工作职责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馆藏文物、标本、资料等,向公众免费开放。
2002年1月,博物馆迁入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1平方米的新馆,内有展馆(室)、库房、值班室和办公室等。博物馆现有工作人员11人,在编5人,其中研究馆员1人、馆员2人、高级工2人。
2006年1月25日,将乐县历史文物陈列室对外开放;2008年9月10日,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对外开放;2009年6月26日,杨时纪念馆对外开放。这些展馆(室)的建成及免费向社会开放,为更好地了解将乐、爱我将乐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为我县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我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小学学生德育教育基地。
将乐县博物馆为福建省三级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2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2035件(套)。
暂无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县政府重视文物保护工作,1956年,县文化馆文物组开始收藏文物。1958年,成立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文物受到破坏,文物工作瘫痪。1980年后,县内逐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198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后,城乡开展保护文物宣传教育,全县征集一批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1985年4月,将乐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5月,县人民政府成立将乐县博物馆,馆址设在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嫡裔“贞节坊”,省文化厅和县政府拨款对贞节坊进行修缮,于1989年国庆节正式开放;1991年,馆内设立历史文物陈列室和杨时展室,常年免费对外开放。
1993年12月,全省首座洞穴博物馆--岩仔洞洞穴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岩仔洞洞穴博物馆是集古人类生活、远古生态状况、古代文物等展览于一体的博物馆,分为洞内、洞外二个展区,洞内线路总长300多米。
1996年1月,县博物馆迁入县原档案馆,文物封存。
2002年1月,博物馆迁入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1平方米的新馆,馆内有将乐县历史文物陈列室、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文物库房、值班室和办公室等。
2008年,县人民政府努力打造“杨时文化”品牌,拨出专款修缮“贞节坊”并改建为“杨时纪念馆”,2009年6月26日,杨时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县博物馆是我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小学学生德育教育基地。
2016年,根据县委专题纪要[2017]7号文件精神,在大宋古镇内筹建县博物馆新馆。
2019年,预计今年搬入新馆。
1、“历史文物陈列室”
史展陈面积350平方米,展览内容分为前言、硅化木、石器、砖雕、龙池砚、西山纸、玉器、将乐古窑址、青铜器、古墓葬(瓷器)、壁画墓、匾额和杨时专题展等13个主题版块,展出了我县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石箭镞,三国至明清时代的陶瓷器、青铜器、玉器及砖雕等一大批国家珍贵文物。这些珍贵文物为更好地了解将乐、爱我将乐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
2、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
该馆总面积260平方米,分为展厅和映播室两个部分,其中展厅面积200平方米、映播室面积60平方米。展厅分为前言、光照千秋、苏区创建、红色政权、工农运动、分田分地、丰碑永存、大事纪和编后语等九个主题版块,展出革命文物30多件、图片和图表200多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全面展示了将乐苏区革命斗争历史,是我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的一大品牌。
3、临时展览
将乐县博物馆近年来举办了一系列的临时展览,重大的展览有:《“红色热土”将乐苏区图片展》、《湘江战役与红色苏区—摄影图片展》、《铁血长征-福建儿女长征史》 、《“树清廉家风•立崇廉家规“书画展》、《“绿叶对根的情意”华人华侨奉献展》、《将乐风光摄影展》、《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入明图片展》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老年大学书画展》、《“知我将乐•爱我家乡--将乐县古建筑”学生摄影、绘画作品展》《将乐县第三次文化普查成果展》等。其中《“红色热土”将乐苏区图片展》共展出展板的50余幅,分为前言、光照千秋、苏区创建、红色政权、工农运动、丰碑永存、情系苏区、科学发展和编后语等九个主题版块,图片和图表200多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全面展示了将乐苏区革命斗争历史。先后在政府、学校、乡镇等地进行巡展。
北宋青白釉竹节颈天鸡瓶
高23.5、口径1.8、腹围42.72、足径7.5厘米。瓶口上端塑天鸡形,尖喙、背部略突起开小圆口,下接竹节状长颈。溜肩,腹微鼓,圈足微外撇。肩、腹各饰2道凹弦纹,将腹分成上、下二部分,饰竖凹道纹。灰白胎,施青白釉,足根及圈足不施釉,露胎呈浅红色。造型新颖别致,工艺制作精美,为宋代将乐地方产品。
宋青白釉褐色点彩悬山顶谷仓
高21.5,腹围37,足径8.2,顶长14.8,宽14.4悬山顶,正脊两端上翘,双大坡,圆桶状仓体,深弧直腹,下凸折,矮大圈足,足外墙外撇,内墙粗波,砂底上可见粗乳点和利坯痕。胎灰白致密,质厚重坚硬;釉青白中泛米黄色,聚釉处灰色,面光如玉;腹上堆贴四柱双层架,仓门长门孔,孔边贴柱和波纹框,屋面为褐色点彩作瓦纹。
南宋酱釉模印莲花纹粉盒
高3.5,口径6.8,底径5.9,盖7.6盖:平弧面,垂直沿。盒:子母口,双层沿,浅斜腹,平底上凹弧,足边窄浅。胎灰细致,上可见旋修坯痕;釉酱黑,薄釉处呈酱褐色,面有桔皮痕,较光亮。盖上模印折枝莲花。
北宋青釉攒尖顶七层梅花纹塔瓶
高43.8、口径10.6、腹围63.4、足径9.2、盖口径12.8厘米。由活动盖和瓶体组成。盖:尖状宝珠顶,顶下小平台,台下三层逐级渐大的下垂檐,子母口,素胎上可见暗红色支钉痕;瓶:斜方唇,阔口,双层颈,颈下四层逐级渐大的下垂衣檐,深垂腹,下急收,矮饼足上可见支钉痕。胎灰白,质厚重致密;釉青白中泛浅灰,聚釉处呈灰水绿色,开纹片,胎釉结合不佳;每层檐上堆贴柱状梅花瓦及瓦当,檐瓦上模印三角纹。此器另类,少见,较珍贵。
北宋青白釉刻划莲纹带盖温壶
高17.1、盖口4.2、壶口2.6、腹围46、足径8.4厘米。由盖、壶、温碗构成。盖:小圆钮,双层台,管状。壶:圆唇、小口、斜直颈,溜肩下软折,斜弧腹,肩上长弯流,另一侧泥条带凹纹。
参观注意事项:
1、纪念馆实行全年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08:00-12:00,下午:15:00-18:00(夏令时14:30-17:30)2、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管制刀具或迷信用品入馆。
3、不要随意触摸文物或其他展品,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得对展品进行拍摄或照相。
4、爱护馆内公共设施,禁止踩踏、攀折花草、树木等植物。
5、保持馆内安静,请勿在馆内追逐打闹、推挤拥攘、大声喧哗。
6、保持馆内卫生清洁,禁止吸烟、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杂物。禁止在展厅内吃零食。
7、请勿攀爬栏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请妥善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
8、有大规模的学校或团体人员参观,请事先与我馆联系,以便做好观众分流、引导工作。
馆内收藏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