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 > 泉港区博物馆
泉港区博物馆
0 0

地区福建省 泉州市 泉港区

开放时间上午:08:00-11:30,下午:14:00-17:00(夏令时14:30-17:30)(每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

电话0595-87978002

地址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锦绣街 123号 (泉港文化中心三楼)

泉州市泉港区博物馆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锦绣湖畔的泉港文化中心一楼、三楼,占地面积10000平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主展厅、临时展厅、多功能会议报告厅等建筑组成,外观建筑具有泉州闽南古建筑风格,南边面向直通大海的葫芦型状锦绣湖,环境清幽迷人,为福建省三级博物馆(暂定)。 主要展厅包括“先民履迹” “红色篇章”“名人风范”“民俗风情”等4个基本陈列组成和3个临时展厅。
暂无内容
泉港区于2000年12月成立。2005年,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土坑村古民居群建设泉港区民俗展览馆,主要收集泉港民俗文物。2008年10月成立泉州市泉港区博物馆,挂靠区文化馆,馆地设在城区中心工业区科技大楼,同文化馆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增加编制一人,列入区事业经费开支。2012年通过省级三级博物馆的考评。 2013年10月泉港文化中心建成,博物馆搬至文化中心三楼布馆并对外开放。 2015年8月泉州市泉港区博物馆从文化馆连人带编独立划转出来,编制为2人,经费来源为财政核拨。 泉港区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561件(套) ,其中珍贵文物15件。
基本陈列 先民履迹 本陈列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建国之前泉港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蚁山遗址、槐山古窑址、冶铁遗址等考古出土文物,让人们从中了解泉港先民犁海耕浪的海洋文明,感悟到泉港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 红色篇章 利用先烈红色文物遗存及图片着重介绍了陈平山、朱汉膺等本土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展示了革命先烈在中国革命斗争期间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战斗历程。 名人风范 从社会征集泉港本土历史名人遗留的墓志铭、民俗用品及历史文献,着重展现蔡襄、卢琦、王忠孝、邱二娘等对泉港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历史名人生平史迹。 民俗风情 泉港区三面环海,处于莆仙文化与泉州闽南文化的交界地带,泉州的多元文化在此交融荟萃。从历史遗存展示了从唐、五代时期以来泉港各个时期人民生活生产情况,展示了古建筑、多种方言、多彩服饰、北管音乐、福船制作技艺、制盐工艺及人们生产生活用具,向人们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北大门泉港的多元文明。
唐青瓷四系罐  唐青瓷四系罐,系泉港区境内塔山墓葬出土。罐高25.8厘米,上口径6.87米,底径12厘米,重3.3千克。整个器物施青釉,古朴大气、雍容华贵,显示出大唐盛世的大国风范。 青铜时代石锛 商周时期也称青铜时代,该石锛出土于泉港境内商周时期的蚁山遗址,长9.1厘米,宽4.9厘米,厚度1.1厘米。包浆浑厚,握感符合人体工程学工作原理,石锛及漫山遍野的海蛎壳体现了泉港于3000多年前犁海更浪的生产场景,更显示出泉港先民的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我馆设有二维码语音自助讲解。 参观注意事项: 1、博物馆实行全年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08:00-11:30,下午:14:00-17:00(夏令时14:30-17:30)(每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 2、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管制刀具或迷信用品入馆。 3、不要随意触摸文物或其他展品,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得对展品进行拍摄或照相。 4、保持馆内安静,请勿在馆内追逐打闹、推挤拥攘、大声喧哗。 5、保持馆内卫生清洁,禁止吸烟、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杂物。禁止在展厅内吃零食。 6、请勿攀爬栏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请妥善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 7、有大规模的学校或团体人员参观,请事先与我馆联系,以便做好观众分流、引导工作。
馆内收藏
类别:文具
年代:清
类别:文具
年代:清
类别:文具
年代:清
类别:文具
年代:清
类别:文具
年代:清
类别:文具
年代:清
类别:文具
年代:清
类别:文具
年代:清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