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 > 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0 0

地区福建省

开放时间09:00-17:00(16: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

电话010-25336688

地址泉州市北清东路212号;可乘坐37路、201路、203路、601路、K204路、K205路公交车在“闽台缘博物馆”站下。

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清源山下、西湖之畔,于2006年5月开馆。是以展示两岸历史关系为主题的,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以闽台地域共性文化为特征,建筑材料采用红砖白石,细部的处理运用出砖入石等闽南特有的传统工艺,设计融入“天圆地方”的建筑理念,蕴涵“圆和源”的共同愿望,体现了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 二楼的基本陈列《闽台缘》和三楼的专题展《乡土闽台》,全年对公众开放免费参观,展示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历史事实。设置定时免费讲解、语音导览、无障碍通道等便民服务。自2006年5月开馆到2018年底,累计接待观众1245万多人次,其中台胞72万多人次,每年接待参观人数逾100万。广场面积16427平方,停车场面积3558平方,每年举办大型社会活动。先后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暂无内容
1989年5月,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天后宫的古建筑,泉州建立了闽台关系史博物馆,2004年11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视察该馆时指示异地再建新馆,新馆于2005年2月开始施工建设。新落成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占地1027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2006年5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展览。2008年,被公布为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
博物馆现有《闽台缘》主题展及《乡土闽台》专题展览两个固定展览,常设有《闽台姓氏与谱牒文化》展厅,自开馆以来吸引大量观众,并在集中观众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充实、改进。 (一)《闽台缘》基本陈列 博物馆二楼为《闽台缘》的陈列展厅,展示面积3466平方米,展线长达1000多米。展厅陈列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角度,通过七个部分、二十一个单元、八十七个组合,以殷实的实物、文献、图片等资料,用举证的方式和对比的方法,从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科学、真实、直观、生动地阐述了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人民与台湾同胞一脉相承、手足情深的历史事实。 第一部分为“远古家园”。 再现远古时期海峡陆桥相连,古人类、古动物互相迁徙的地貌景观,以两岸新旧石器文化特征的对比,印证了闽台得天独厚的地缘特征。 第二部分为“血脉相亲”。 分为“闽越东徙”、“大陆民众迁台”二个单元,介绍了自古越族开始的各个历史时期,东南沿海民众纷纷移居台湾的情况。 第三部分为“隶属与共”。以“建制沿革”、“共御西方殖民者”、“共抗日本侵略者”等实物图片组合,雄辩地阐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第四部分为“开发同工”。这部分通过大量的实物资料,多元化、全方位地介绍两地农耕水利﹑手工制作和商贸、交通等方面的交往,以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 第五部分为“文脉相承”。 由闽台两地方言国语、科举考试及戏曲、民间艺术四个单元组成,展示海峡两岸文脉相承、同礼同俗。 第六部分为“诸神同祀”。 主要通过展示两岸道教信仰、佛教信仰和民间信仰的情况,揭示闽台人民的信仰同流。 第七部分为“风俗相通”。以闽台两地岁时节庆、生命礼俗和衣食住行等共同的习俗为主要内容。 2007年5月,在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中,本馆的“闽台缘”陈列在全国百余家参评博物馆中被评为最佳内容设计奖。 2009年9月29日,《闽台缘》基本陈列荣获福建省第一届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 (二)《乡土闽台》专题展览 博物馆三楼为《乡土闽台》的展厅,面积为2889平方米。该展览按照“春、夏、秋、冬”四个时节,通过全场景式的陈列手法,展现闽台两地共同的民俗风貌。“春”以“新春闹上元、清明祭祖先”为主题,展示闽台人民春节贺正、元宵赏花灯、清明扫墓祭祖等传统习俗。“夏”以“端阳竞舟鼓,中元赛普渡”为主题,展示闽台两地端午节赛龙舟、七月“中元节”普渡等传统习俗。“秋”以“卜饼万家喜,对渡郊商急”为主题,展示闽台两地中秋节博饼等传统习俗及商郊活动。“冬”以“进香还宿愿,岁末喜团圆”为主题,展示闽台两地共同敬奉的神灵及烧王船的习俗、进香活动。 (三)《闽台姓氏与谱牒文化》陈列 博物馆一楼东侧为本馆《闽台姓氏与谱牒文化》的展厅,面积600平方米。该展以图文方式集中介绍了中华传统的姓氏文化、祖先崇拜、谱牒常识等,同时展示本馆收藏的闽台旧谱及祖宗画像等相关文物。族谱展厅内还配备了电子设备,可进行谱牒的查询,为海峡两岸同胞的寻根谒祖和谱牒对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本馆藏品内容以反映闽台两岸地缘、血缘、法缘、商缘、文缘等历史关系的涉台文物和民俗文物为主,种类丰富,特色鲜明。 博物馆以各种方式扩宽藏品征集渠道,多次入台征集文物,目前馆内已从台湾征集1048多件套,成为博物馆最具特色的馆藏。 2010年,本馆征集到十七世纪荷兰古籍《被忽视的福摩萨》、《第二、三次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出访大清帝国见闻》。 2015年6月,本馆从台湾征集到一尊清代泥塑彩绘郑成功坐像,高76、宽42厘米,是迄今发现保存年代最久、体量最大的清代郑成功泥塑神像。 此外,博物馆还通过报刊、媒体、网络等,鼓励两岸民众捐赠文物,共建闽台缘博物馆。据不完全统计,开馆以来,海峡两岸观众共捐赠文物捐赠1424件套,其中台胞捐赠379件套 ,不乏十分珍贵的文物。
我馆设有语音自助讲解器,内置普通话、闽南语、英文三种语言讲解,可凭有效证件免费租借;在展厅的相应位置也贴有展品二维码,可扫描二维码了解展品详细介绍;还可关注我馆公众号查找相应景点的语音讲解。 参观注意事项: 1、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实行全年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09:00-17:00(16: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 2、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管制刀具或迷信用品入馆。 3、不要随意触摸文物或其他展品,爱护馆内公共设施,禁止踩踏、攀折花草、树木等植物。 4、保持馆内安静,请勿在馆内追逐打闹、推挤拥攘、大声喧哗。 5、保持馆内卫生清洁,禁止吸烟、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杂物。禁止在展厅内吃零食。 6、有大规模团体人员参观,请事先与我馆联系,以便做好观众错峰分流、引导工作。
馆内收藏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公元20世纪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类别:书法、绘画
年代:清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