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博物馆
0
0
地区福建省 泉州市
开放时间开放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季)、15:00-18:00(夏季),全年开放
电话0595—23232553
地址乘坐安溪1路、安溪2路、安溪3路、安溪4路、安溪6路、安溪9路至文庙站下车。
安溪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4月,隶属于安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馆址设于安溪文庙。
安溪文庙位于安溪县城中心,南北长164米,东西宽36.5米,自南向北沿中轴线有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殿、教育衙,东侧有明伦堂,总占地面积为9495平方米,是长江以南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素有“秀甲江南”、“名冠八闽”之美誉。近年来,安溪县博物馆依托安溪文庙,辟有展厅9个,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包括“安溪历史人物展”“安溪古陶瓷标本展” “安南永德苏区革命斗争历史图片展”“安溪民俗展” 4个基本陈列展厅和5个临时展厅。此外还设有视听宣教区、文博服务窗口、多媒体互动展示区、文博阅览室、碑刻拓印体验馆、清溪讲坛国学馆、安溪茶博汇及茶学院文博移动展厅等。
暂无内容
1952年,安溪县人民政府成立安溪县文物征集保护领导组,下设秘书、宣传、征集、保管等四个股室,收集、抢救了一大批文物。
1959年10月,成立安溪县文化馆,文化、博物、图书合署办公。
1988年4月15日,成立安溪县博物馆,同年成立安溪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博物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合署办公,馆址设在安溪文庙。
1985年10月,安溪文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2月,被列为泉州市第二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10月,安溪文庙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安溪县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2014年8月,通过2013年国家三级博物馆运行评估。
2016年5月,被指定为福建省“五古丰登”活动示范点。
2016年10月,被列为泉州市2016-2018年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2018年6月,被列为2018年度泉州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一)基本陈列
安南永德苏区革命斗争历史图片展。安溪是全国一类老区,被中央认定为视同原中央苏区。本展览以安南永德苏区的创建历程为主线分为四部分分别为安南永德苏区开创、形成、发展、开展第五“反围剿”斗争和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图文并茂地展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南永德苏区辉煌的革命斗争历史。展品共有120多张图片,其中有20多张珍贵文献文物资料图片。
安溪历史人物展。安溪地灵人杰,英才辈出。自宋至清,先后有武状元1人,榜眼1人,文进士93人,武进士4人,文举人308人,武举人76人。“安溪历史人物展览”以介绍安溪古代有名的历史人物为主题,以时代为顺序,从左到右陈列安溪唐代、五代、宋代、明清时代的历史名人黄克纲、廖俨、林珊、刘琦、詹敦仁、张读、林仲麟、李森、林嗣环、孙胤骥、李光地等的生平事迹及所处的时代特色,引导游客在了解人物的同时深入思考其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际遇因缘。
安溪古陶瓷标本展。安溪是古代福建重要的陶瓷产地。标本展展示陶瓷(完、残)为主,传世品为辅,以年代为序,展品百余件,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初步反映了安溪制瓷历史概貌。
馆藏珍品展。陈列博物馆馆藏字画、陶瓷等珍品20余件,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
(二)临时展览
安溪县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临时展览,重大展览有:“烽火弦歌—集美学校抗战内迁安溪历史展”、“黄永玉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首发式暨插图展”、“安溪手艺”、“飘香安溪”、“中国古代智慧”等。
黄永玉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首发式暨插图展。展期自2016年3月18日至5月1日。安溪文庙是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内迁安溪的校址,培育出黄永玉、李尚大等众多优秀人才。该展览讲述的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由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内迁安溪办学,当时就读集美学校初中部的黄永玉在安溪度过了两年多美好的青春求学时光。安溪的风土人情,一草一木,都在黄永玉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9年以来,黄永玉以其一生经历为题材,开始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收获》文学杂志,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单行本。其中,《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的第二部《八年》,用长达20多万字的篇幅并配上黄永玉亲手绘制的121幅插图,生动地展现抗战时期安溪的社会风貌和茶乡文化。
飘香安溪文博系列展。不定期展出的安溪县24个乡镇自然、人文的摄影作品,每个乡镇展件20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安溪各个乡镇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风土人情以及安溪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淳朴的生活本色,反映出各乡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及丰厚的文化底蕴。
安溪手艺展。展期自2016年7月12日至8月15日,展览以实物展现为主、图文资料为辅,向观众介绍具有安溪特色的传统手艺作品,以及延承传统手艺,发展文化创新的安溪老艺人。展出的内容有竹藤编、蓝印花布、毛笔、木纹雕、麦杆画、辇轿、琵琶。老艺人们运用精熟的技法和奥妙的思想,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器物和装饰品。一门手艺,就是一览乾坤。
安溪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共有1326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57件(套),包括玉石器、陶器、瓷器、钱币、青铜器、古籍图书、书法绘画、石器石刻、碑帖拓本、标本化石、金银器、铁器、竹木雕、漆器等共计22类。
安溪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共有1326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57件(套),包括玉石器、陶器、瓷器、钱币、青铜器、古籍图书、书法绘画、石器石刻、碑帖拓本、标本化石、金银器、铁器、竹木雕、漆器等共计22类。
清康熙行楷急公尚义手卷。绢本,画心横243厘米、纵69厘米,行楷“急公尚义”四字,赞赏的主人公是明代安溪人李森,他一生赈灾行善,被人尊称为朴菴,康熙皇帝非常赞赏李森的义举,于是亲自手书“急公尚义”赠送给李光地,作为牌坊的匾额。
明清谢杰李光地等79人书《朴祖传序诗赞》册页。共六册、经折装,书内页横26.5厘米、纵20厘米。内容包括明代安溪人李森自序一篇,明清进士学者以及李森后裔等79人对李森急公尚义事迹所作的传、诗、赞,也是书法作品集。
青铜时代印紋带扳陶壶。口长径9.2厘米、短径8.2厘米、腹径11.2厘米、高10.2厘米,口部呈“8”字形,鼓腹、圆底、把扁平,器物表面划有不规则斜方格紋,把紧贴口部与肩部,口沿修削。
清安溪窑清花山水人物纹瓷瓶。口径8厘米、底径8厘米、高18厘米,敞口、束颈、溜肩,鼓腹。瓶的颈部绘花鸟图,腹部绘山水图。
公元18世纪日本锦地开光描金彩绘人物故事纹瓷瓶。口径35厘米、底径22.5厘米、高108.5厘米,菊花口、束颈、急溜肩,鼓腹、圈足。颈下堆贴双环,环与环间贴六朵菊瓣,肩与腹对称贴菊瓣垂结带缨绥,腹部两面分别彩绘山水楼阁人物故事图。
清晚期鎏金六角锡烛台。共四件,长宽高分别为15.6厘米、15.4厘米、45.2厘米,四方形与六角形各两件,由上往下分别为仰莲三层,六龙或四龙栏杆廊道、窗棂,兽足台座。器物精美,采用镂空工艺,做工精细。
地址:泉州市安溪县凤城镇大同路141号
邮编:362400
电话:0595-23232553
微信公众号:axxbwg88(安溪县博物馆)
开放时间:本馆全年免费开放,周一闭馆,节假日(含周六、周日)全天开放。
乘车路线:乘坐安溪1路、安溪2路、安溪3路、安溪4路、安溪6路、安溪9路至文庙站下车。
馆内收藏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