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市博物馆
0
0
地区福建省 漳州市 龙海市
开放时间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周一闭馆(周末照常开放)
电话0596-6523556
地址龙海市石码镇紫崴路文体中心
龙海市博物馆位于龙海市文体中心,创建于1989年,总面积5906平方米,设有2个基本陈列厅和1个临时展览厅,并常年实行免费开放。展示厅融合灯、光、影、声为一体,充分展现龙海千年古埠的历史与文化特色,让社会各界人士从文物中了解龙海和认识龙海。目前馆藏文物共5082件/套,为福建省三级博物馆,曾荣获“龙海市巾帼文明岗”、“龙海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暂无内容
龙海市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1月,前身为县文化馆的一个专业组,由专职干部分管。成立后,从文化馆大楼暂划出部分房屋作为博物馆馆舍,总面积16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08平方米,文物库房16平方米,办公室、资料室36平方米。
2008年,龙海市投资新建龙海市文体中心,2011年投入使用。龙海市博物馆位于文体中心2层、4层、5层,总面积约5906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文物库房250平方米,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修复室、摄影室及通道等办公场所约3456平方米。2012年完成新馆搬迁工作。
2013年启动龙海文物珍品厅装饰改造工程,2014年龙海文物珍品厅的装饰改造及系统集成等系列工程竣工,并通过专家组对工程的总验收。随后,龙海文物珍品厅正式对外开放。
2014年12月,龙海市博物馆重新装饰布置临时展厅“龙海文物图片展览厅”;
2015年以来,龙海市博物馆开始了文创产品探索与研发。利用龙海地方文化资源、展览活动,结合群众需求,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性,设计制作与龙海历史、文物相关的书签、明信片、便携购物袋、随身水杯等产品,在免费开放活动中赠送给公众使用。初步发放文创产品的尝试,受到了公众的喜爱和一致好评。经过初步尝试,龙海市博物馆将以馆藏文物及龙海当地特色历史文化为资源,设计出更具意义、更高层次的文创产品。
2016年12月,为满足公众参观需求,提升展览效果,龙海市博物馆对临时展览厅的灯光、背景、展柜进行了系统地装饰改造,配合相应的实物展览,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反响。
1、基本陈列
龙海文物珍品厅
龙海文物珍品厅位于龙海市文体中心大楼四楼,该展厅以“展示文物珍品、传递龙海文化”为主题,共展示125件最具艺术观赏价值、最富有文化特色、最能体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品格的文物珍品,沿着时代的印记,划分为石器、陶器、玉器、铜器、瓷器、木器、杂件、水下文物八大展区,透过这些文物向观众阐述每件文物珍品背后的故事。展览内部设计以高科技数码一体化技术,生动地再现古月港的繁荣景象,让观赏者从中领略到龙海的璀璨历史文化。
哈尼族服饰文化图片展
哈尼族服饰文化图片展厅位于龙海市文体中心大楼五楼,是以哈尼族梯田农耕文化、茶山文化、山地农耕文化三大文化区域的服饰文化为主题,以全新的视角让龙海人民一览少数民族哈尼族的服饰特色及文化底蕴。展览主要依托哈尼族的服饰文化艺术,以梯田农耕文明为背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本土特色服饰文化之美,搭建起不同文化间桥梁,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发展。
2、临时展览
龙海市文物图片展
该展览主要展示龙海市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从龙海较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点中筛选出94 处具有不同建筑艺术风格和不同建筑造型特点的不可移动文物制作活动展板进行展览。介绍龙海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重要文物点、龙海历史名人等,以发挥历史实物见证,进行宣传教育,反映历史“古为今用”的良好效果。
海丝溢彩——西洋贸易商品特展
该展览是在海丝申遗大背景下所布置的专题展览,主要展出部分16世纪从龙海月港进出的海内外货品,展品荟萃外销瓷器、进口商品、银元、航海图等与海外贸易有关的各类文物。这不仅展示了一个最为直观的、耐人寻味的、增进知识的海丝文化展览,更加体现了龙海月港文化的源远流长及其爱拼敢赢的闽商精神。
追寻“海丝”重现历史——麻显钢教授漳州“海丝”申遗题材展
该展览共展出麻显钢教授关于漳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油画作品60幅,其中包括作为中国百个历史重大题材之一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并永久陈列的油画作品《隆庆开海》。为完成这些作品,麻教授多次深入漳州市多个县镇进行采风、写生,力图透过沧海桑田的巨变,挖掘漳州“海丝”内涵,再现月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
历代名人碑刻拓片展
该展览共展出了《白居易长恨歌》、《赵孟秋声赋》、《黄庭坚庞居士》、《颜真卿裴将军碑》、《郑板桥竹》等62幅古代书画名家的墨宝碑刻拓片,向公众直观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促使公众深刻地认识拓片文化的重要性,自觉保护好、传承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佛•晓—古代佛造像艺术精粹展
2017年元月1日,本馆于元旦期间举办“佛·晓—古代佛造像艺术精粹展”。本次展览共展出20尊神态生动、雕刻巧妙的佛造像,这些佛造像无论雕、镂、塑、铸均注重体型比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让参观者感受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精湛手艺,同时又能了解佛造像艺术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佛造像艺术的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
启航——“月港•海丝杯”船模特展
该展览选自龙海市石码、海澄、榜山、紫泥、浮宫、海平、海山、岛美、浯屿等镇村船模工艺大师制作精巧、形象逼真的船模共计30多艘,分别为古代中式三桅帆船、乌篷船、龙舟、木制渔船、远洋渔船和军用驱逐舰等模型。这些船模均按真船比例复原,并选用红木、樟木、杉木以及玻璃钢等材质制作而成,其制作工艺、整体结构、船身比例、色彩涂绘、使用功能都和真实船只无异,对于研究中国船舶史、海外交通史具有重要意义。
雕刻时光——纪念改革开放40年中外照相机展
本展览共展示了一百多件新老照相机,同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为中国摄影术发展史、西方摄影术发展史和照相机发展简史三个部分,全面展现了照相机的发展史,并邀请摄影家为参观者现场讲解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照相机的发展历程,让参观者在富有新意的展览中充分了解我国摄影技术的发展,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海帆流彩万里风——十八、十九世纪中国外销艺术品展图片”
该展览共分为三部分,从三个层面展现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流光溢彩,着重介绍了中西方航海必备物件的制作及其特点,开海贸易、一口通商的历史进程及通过纹饰、器型等方面,展示了18、19世纪中国销往西方的画作、瓷器、广雕、银器、漆器、扇子等工艺品所呈现的文化韵味。生动有趣、活灵活现的展览内容让参观人士见识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了解了我国18、19世纪的对外贸易史,同时也重温了龙海市曾经繁华的月港海丝文化。
龙海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普查成果图片展
作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为保质、保量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总体工作目标,龙海市博物馆都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紧张开展。经过多方努力和全面梳理,市博物馆文物普查整体任务基本完成,此次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公布了部分文物普查成果,与社会各界人士共享普查结晶。今后,为了让广大群众不断从中受益,龙海市博物馆将继续在开放普查成果、探索文物知识、开创新思路等工作上不遗余力。
漳州剪纸艺术精品展
剪纸作为中国文化符号之一,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民间艺术。而漳州剪纸艺术源远流长,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独特的艺术魅力已经广泛运用到民间习俗和服饰刺绣之中,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魅力而光彩夺目,蜚声遐迩,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该展览共展现了漳州地区老中青三代民间剪纸艺人的70多幅精品力作,反映了新时期漳州剪纸的传承创新和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相信此次展览,对于进一步弘扬和发展福建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增进剪纸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促进剪纸创意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漳台一家·有谱为证”图片展
在闽台交流史上,漳州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数百年来,漳州人片帆渡海筚路蓝缕,为台湾的开发与发展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同时也把闽南文化和民间信仰带到台湾并广为传播。该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广大市民介绍了中华民族起源中原,播迁闽南,迁徙台湾的过程,展示了漳州与台湾根脉相连、血浓于水的渊源关系。展览时正值清明节到来,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本次展览恰逢其会地为广大市民献上一份“礼敬祖先、弘扬孝道、慎终追远”的文化食粮,让广大民众了解漳台血缘文化之时,缅怀先烈,寻根“阅祖”。
龙海市是县级市拥有文物存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馆藏文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龙海市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5082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84件/套,一级文物2件/套,二级文物14件/套、三级文物468件/套、一般文物4275件/套、未定级文物323件/套。其中,如:商周时期的穿孔石戈、石锛、石镢、新石器的几何形纹双耳彩陶罐、汉时期的铅绿釉三足陶仓、东晋时期的青釉褐彩鸡首壶、明时期的碧玉龙带钩、清时期的清黄地粉彩福寿开光龙凤大赏瓶, 这些文物时代确切、质地优良、遗存稀少、造型特殊、器形完整,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鲜活的生活,一段珍贵的记忆,向人们传达背后蕴含的历史事件、岁月印痕和形象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商周穿孔石戈
商周。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九湖镇木棉村,属闽南虎林山文化遗址器物。长32.5厘米,阑宽6.5厘米,内长9厘米,宽6厘米,厚0.7厘米,穿径1厘米。石戈为灰褐色砺石质,长条形有阑,扁平,体轻薄,援中起脊,前锋尖锐呈锐三角形,尖端两援平直磨成刃状,边缘锋利无比,磨制精美。
距今约3000—4000年,闽南生活条件险恶,为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先民们磨制石戈,用于采集和狩猎食物。石戈也被当成兵器使用,后逐渐被戟替代。而后便作为一种礼仪兵器,被用作仪仗兵和守门武士手中的饰品。
北宋陶俑群
北宋陶俑,泥制沙陶。主要有人物俑、动物俑、人面兽身俑等。其中,人物俑分大、小两种,有武士俑、文官俑、女士俑;动物俑有卧狗、卧牛、朱雀。这一陶俑群,反映了当时的丧葬习俗。
武士立俑,通高20.5厘米,宽6厘米。陶俑头戴冠帽,身穿铠甲,系腰带,挺胸,双手拱于胸前,粗犷古拙。背平。
文官立俑,通高20.3厘米,宽6.8厘米。陶俑头戴冠帽,身穿圆领长袍,双手拱于胸前,粗犷古拙。背平。
南宋青白釉印婴戏纹芒口碗
南宋,口径7.5厘米,通高5.7厘米,底径4.2厘米。芒口,口沿露胎,施青白釉。圈足,露胎。内壁刻划婴戏纹,饰以孩童在花丛中奔跑嬉戏的场景,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龙海市博物馆位于龙海市文体中心二、四、五楼,二楼为临时展览厅,定期举办各类具有闽南文化、历史、民俗特色及文物相关知识展览。展厅内部设有休息区、留言区等公共服务区供参观者休憩歇脚。四楼与五楼为基本陈列展厅,展厅包括“龙海文物珍品厅”和“哈尼族服饰文化图片展”。其中“龙海文物珍品展厅”有专业讲解员进行讲解,并提供茶水等便民服务。
馆内收藏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