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 > 闽东畲族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
闽东畲族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
0 0

地区福建省 宁德市

开放时间博物馆全年对外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 夏令时 8:30 -11:30,15:00-17:30 冬令时 8:30 -11:30,14:30-17:00

电话05932525576

地址闽东畲族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华庭路西侧。观众可乘坐18路到东侨行政服务中心站下车,直走100米即到;或乘坐6路、8路、20路、22路至会展中心站下车,前方路口右拐进入华庭路,直走200米即到。

闽东畲族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位于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华庭路,是以收藏、展示、研究宁德历史文物和闽东畲族文物为宗旨的综合性博物馆,隶属宁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国营正科级事业单位。闽东畲族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2005年经批准加挂“宁德市博物馆”牌子。2006年馆址迁至新落成的宁德市文化中心内。博物馆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基本陈列厅和一个临时展厅,展出各类文物800余件。博物馆于2008年初全面实施对外免费开放。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暂无内容
闽东畲族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为全国首家以畲族命名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原址位于宁德市蕉城区建新路1号(宁德市文化大院),1988年5月动工建设,1989年9月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馆舍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整体建筑风格突显畲族传统文化特色。 为适应全市文化事业发展需要,2005年经宁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成立宁德市博物馆,与闽东畲族博物馆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此后博物馆业务范围扩展,成为宁德市首家市级综合性博物馆。 为促进博物馆的长远发展,凸显综合性博物馆的职能,2006年博物馆迁往新落成的宁德市文化中心(位于东侨开发区华庭路)。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和打造,博物馆新展厅于2007底庆祝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十周年之际重新对外开放。新展厅面积800平方米,推出“宁德历史”和“闽东畲族”两个基本陈列,展出文物800多件。2008年初,根据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经过多年发展,博物馆藏品体系日益完善,观众数量持续上升。2016年,博物馆被宁德市委宣传部授予“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2013年,宁德市人民政府将宁德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列入宁德市“四大馆”(档案馆、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文化公建项目。目前,新馆建设项目已完成选址、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等前期工作,将于2017年底动工建设,“十三五”期间建成并对外开放。届时,博物馆的软硬件设施条件将得到根本性改善,观众接待和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闽东畲族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展厅面积800平方米,设“宁德历史”和“闽东畲族”两大陈列,展出文物800多件。 基本陈列 宁德历史——宁德文明之光 闽东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从考古发现的史前遗址以及石器、陶器和青铜器等大批文物的出土,充分印证了距今4000年前,闽东这片土地上就有大批先民繁衍生息。秦、汉以后,汉人几度大规模南迁。中原文化的融入和生产条件的改善,使闽东摆脱了封闭、滞后的状态,迈出稳步发展的步伐。“宁德历史”陈列以时间为序,通过先民遗留下来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记、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五大类文化遗产,展示了宁德古代文明的和发展历程,观众从中可窥见这片山海交响的土地上宗教文化、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廊桥文化等多彩文化交融而成的美丽画卷。 闽东畲族——畲家民俗风情 闽东是我国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现有畲族人口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福建省的二分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畲族人民为开发闽东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畲族先民们世代流传了众多极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闽东畲族”陈列以馆藏完备的畲族文物藏品体系为基础,精选大量畲族传统服饰、手工艺品、宗教祭祀用品、生产生活用具、历史文献等,展示了畲族婚礼、多彩服饰、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的真实面貌,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宁德市畲族文化的窗口。 临时展览 举办陈列展览、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文物保护理念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闽东畲族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充分利用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以及重要节假日、纪念日,先后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临时陈列展览,重大的展览有:《宁德市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闽东革命史图片展》、《宁德市第三次全国普查成果展》、《宁德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巡回展》、《宁德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专题展、《“忘不了的乡愁——山水相依的闽东古村落古建筑”摄影展》、《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展览》等。 其中,《“忘不了的乡愁——山水相依的闽东古村落古建筑”摄影展》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讲话精神而举办的大型摄影展。展览精选100多幅照片,借助瞬间定格于画面中的色彩、光线、构图等元素,穿梭于旧厝、老街、祠堂、廊桥之间,唤起民众心灵深处对乡愁的回望,传承融于血脉之中的传统文化。 《闽东革命史图片展》,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九十周年举办的一次展览。该展共分“中共闽东地方组织建立 反帝反封建怒潮掀起”、“工农武装割据 创建闽东苏区”、“三年游击艰苦卓绝 党政军民风雨同舟”、“致力团结抗日 坚持自卫反顽”、“全面发动游击战争 配合大军解放闽东”、“人民英雄 永垂不朽”六个部分,展示了闽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谋求民族解放事业,投身革命事业所走过的曲折艰辛的里程。 《宁德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巡回展》是为了让广大民众共享普查成果而举办的展览。此次展览从全市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和国有单位收藏的近万件文物藏品中精选400余件珍贵文物,使深藏在各个单位的珍贵文物突破空间的限制,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文物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建馆30年来,通过历年征集、省文管会拨交、田野考古收获以及社会捐赠,博物馆藏品日渐丰富,体系不断完善。现有文物藏品共3400多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有481件,分为历史文物和畲族民俗文物两大类。馆藏历史文物包括史前文物、陶瓷器、玉器、木雕、家具、金银器等,从各个方面反映了自原始社会至民国时期的宁德历史源流、文化艺术、经济生活以及审美情趣等。馆藏畲族民俗文物为本馆特色藏品,数量在全国同类博物馆中位居前列,涵盖畲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宗教祭祀、服装首饰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藏品体系。 民国双龙戏珠银手镯 民国。直径7厘米,重100克,银质。经手工打制而成,表面饰双龙戏珠图案。龙身采用錾刻、贴塑等工艺,龙首采用镂空、刻划等技巧,造型栩栩如生。 畲族凤凰装 民国,藏青棉布料,手工缝制。畲族妇女喜爱红头绳扎的头髻,高高盘在头上,象征着凤髻;在衣裳、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边,多是大红、桃红夹着黄色的花纹,镶绣着金丝银线,象征着凤凰的颈、腰和美丽的羽毛;那后腰随风飘动的金黄色腰带,象征着凤凰的尾巴;周身悬挂着叮叮当当作响的银器,象征着凤凰的鸣转。 民国畲族银簪花 民国。通长10厘米,重200克,银质。将银饼敲打成银箔,轻薄如纸,采用錾刻、贴塑等工艺打造鸟类、蝴蝶的图案,还有各种花卉、藤叶、卷成花果等状。然后用银丝串连,固定于铜质托板之上。插于新娘发髻间,显得尊贵华丽。
闽东畲族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华庭路西侧。观众可乘坐18路到东侨行政服务中心站下车,直走100米即到;或乘坐6路、8路、20路、22路至会展中心站下车,前方路口右拐进入华庭路,直走200米即到。 博物馆全年对外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 夏令时 8:30 -11:30,15:00-17:30 冬令时 8:30 -11:30,14:30-17:00 1、团体观众须提前一天预约。 2、零散观众可直接到馆里参观。 3、馆内提供免费的讲解服务。 预约咨询电话:0593—2525568 0593—2525576
馆内收藏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类别:玉石器、宝石
年代:清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