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开放:让博物馆点亮夜色
近年来,面对旺盛的文旅需求,全国多地博物馆选择在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延长开放时间,平均延长2至3小时,并推出富有特色的“夜游”活动,部分场馆假期夜间开放已纳入常态化运营。这种延时开放模式,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也为城市的文化生活增添了别样光彩。
古都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周秦汉唐文明的殿堂“五一”假期将开启“超长待机”模式——本馆开放时间将提前至7∶30,延至21∶30;新开放的秦汉馆也将调整为8∶00-20∶00,适当增加日参观预约名额,实行7个参观时段,科学疏导客流。
漫步至江南水乡,苏州博物馆则展现出另一种温暖。“五一”期间,苏州博物馆本馆和西馆均将延长开放至晚间八点,并较平日多开放3个时段预约场次,为游客提供更充裕的参观时间,本馆采取“分时预约+老年免约”的弹性措施,西馆则全面取消预约制,实行“随到随进”的便民政策。苏博与拙政园联手打造的“拙政问雅·夜苏博”体验活动,将让观众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既能深度探访博物馆,又能夜游古典园林,全方位感受江南文人雅士的生活美学。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也将在“五一”期间延时开放至21∶00,并开展100场类型丰富的社教活动和非遗演出,让观众在夜色中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
服务焕新:让文化体验更有温度
中共一大纪念馆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一直是游客参观的热门选择。“今年‘五一’情况特殊,上海国际花展太平桥公园会场与纪念馆相邻,预计会出现花展游客、新天地游客和参观观众三重客流叠加,对我们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中共一大纪念馆安全保障部主任王海银告诉记者,“对此我们积极配合属地公安,扩大场馆周边区域客流监测,通过‘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实施动态管控,并制定了应急预案。”观众可通过纪念馆微信公众号看到智能系统实时显示的馆内各区域人流密度,便于灵活规划行程,避开高峰时段。王海银介绍,当客流达到预警阈值时,将启动分级响应,增加疏导人员、临时限流,全程确保观众参观安全。
湖南博物院、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等则提前为观众奉上了精心准备的“五一假期参观攻略”,从展览活动介绍到出行交通信息,全方位为观众提供详尽的参观指南,助力观众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马拉松”。
在服务细节上苏州博物馆也下足了功夫。据了解,本馆和西馆将提供传统讲解、语音导览、微信导览和AR眼镜导览等多元化导览服务供观众选择。每逢假期前夕,苏州博物馆都将与街道、消防,执法大队、派出所、城管等各单位紧密联动,讨论和制订假期应急预案,做好辖区安全管理工作。
展览活动异彩纷呈:让文化传承更具活力
“五一”前夕,北京鲁迅博物馆“引玉”展厅北侧的鲁迅文学花园也向公众敞开了大门。在这里,观众可以想象“漂渺的名园中,奇花盛开着”的《野草》意境,寻觅鲁迅先生的经典文句,感受文学与自然交织的魅力。
在河南博物院,“五一”假期将被一场神秘的“雨林秘境——玛雅文明超沉浸探索体验展”点亮,观众可以借助VR技术穿越时空,亲手触摸那些神秘的象形文字,破译隐藏在千年之前的智慧密码。浙江省博物馆将倾力呈现“天地人——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六十周年艺术展”,观众可沿着黄宾虹先生的笔触,回顾他那波澜壮阔的艺术历程。
“五一”期间,南京博物院的“南博研学课堂”、洛阳博物馆的“找寻文物里的劳动印记”、孔子博物馆的“孔子密码研学课程”等研学活动将开启一段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小朋友们或可化身为“小小船员”,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聆听明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故事,领略大明风华的魅力;或可走进展厅,从文物中寻找古代劳动者的身影,领略劳动者的智慧与创造;还可化身少年考古学家,从孔子博物馆珍藏文物、展陈空间和建筑设计中学习中华历史、孔子思想、儒家文化。寓教于乐的研学课程,既丰富了参观体验,更让厚重的历史文化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