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2022-8-26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近日考古学家称在距离耶路撒冷仅三英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新石器时代定居点,被称为古代“大都市”。

2022-8-25
由中国印刷博物馆与福建民俗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木影流光——福建金漆木雕展”日前在京开展,清嘉庆十四年鸡翅木镶黄杨木十扇双面围屏、清代唐明皇游神宫双面透雕木构件、清代山水人物雕版水阁纳凉图等重要文物亮相。

2022-8-25
8月19日,敦煌研究院宣布“敦煌遗书数据库”(网址:dhyssjk.dha.ac.cn)正式上线,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向全球发布目前收录最全的敦煌遗书资料。

2022-8-25
昨天,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9月1日至4日,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据统计,本届博博会展览总面积60000平方米,645家博物馆和企业参展,参展数创下历史新高。

2022-8-24
以色列考古学家最近在以色列南部的贝都因城镇拉哈特发掘出一座有1200年历史的豪华宅邸。

2022-8-24
今天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于今天上午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物考古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2022-8-24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自2020年启动新一轮发掘以来,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的田野发掘已经进入收尾阶段,8号坑不断提取青铜器。今天,将做准备提取8号坑东部的一个大型立人青铜神兽。

2022-8-23
6月5日,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洛阳市孟津区城关镇牛步河安置区建设工地发现6座古墓,初步判断为东汉时期墓葬。目前,相关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完成。

2022-8-23
《文明寻踪——探秘古代辽宁》系列视频由辽宁省博物馆公共服务部策划制作,该系列视频分为十二期,以历史发展为主要脉络,选取“古代辽宁”展览中有代表性的展品进行重点解读,带领广大观众走近国宝,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

2022-8-23
珐琅器的纹样图案丰富、寓意吉祥,可分为主体纹样与辅助纹样。今天我们继续带您走进珐琅器的华彩世界,欣赏蕴含吉祥的辅助纹样。
珐琅器的辅助纹样主要有锦地纹,如祥云锦、回字锦、鱼鳞锦、万字锦、古钱锦,以及蕉叶纹、冰裂纹等。

2022-8-23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为深入研究、挖掘长江流域丰富的文物资源的价值,推动长江流域博物馆的深入合作,共同讲好长江文化故事,在福建文物局指导下,依托正在闽博展出的《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福建博物院、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共同主办“长江流域青铜文明高峰论坛”。

2022-8-23
2022年,西安博物院迎来建院15周年,也是小雁塔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8周年。作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点所在地的城市博物馆,西安博物院不断加强对小雁塔的保护管理,通过多类型文化活动传播丝路文化,传承丝路文明。

2022-8-2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8-23
8月9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河南省舞蹈家协会、河南博物院共同承办的中国舞协“国风舞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创作采风启动仪式在河南博物院举行。

2022-8-23
为丰富人民群众防疫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陕西历史博物馆近日推出“黄土 黄河 黄帝——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以下简称“三黄展”)的全景漫游虚拟展,为观众提供线上观展体验。

2022-8-23
8月5日上午,由浙江省博物馆策划实施的“宋韵千年——百馆联动展”首站开幕式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南宋官窑馆区举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副局长曹鸿,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副馆长纪云飞,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党委书记、馆长潘沧桑及杭州市相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2022-8-23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市议会于9月5日投票决定移除“正义公园”内原南方联邦杰克逊将军的雕像。不久前,解放公园刚刚移走原南方联邦罗伯特•李将军的雕塑。本文作者丽贝卡•赫兹(Rebecca Herz)就这一现象与博物馆的联系撰写了博客文章,讨论博物馆在阐释历史方面应该扮演的角色

2022-8-2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数据表明,河南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可移动文物1773620件(套),世界文化遗产5项(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河南博物院成立于1927年,是中原腹地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现有藏品17万余件(套),上溯远古,下及近现代,尤以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石刻造像最具特色。

2022-8-23
一般而言,岩画指刻画在岩穴、石崖壁面及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等的总称。据调查,岩画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发现。中国境内的岩画分布很广泛,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苏、河南、福建等近20个省区都发现有古代岩画。从分布范围看,中原地区较少,边远省区较多。黄河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母亲河”,甘肃黄河沿线近年来发现200幅左右的岩画,已经成为黄河文化的历史印记。

2022-8-23
2022年7月29日,作为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指导,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馆院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家文博单位共同参与,无论从规模、数量和展品等级上,堪称上博今年举办最重磅的精品大展,以此拉开了上海博物馆与国内考古大省合作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序幕,用考古发现讲好中国故事,致敬中国考古百年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