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院区、建华院区、育才院区三部分。主院区位于石家庄市文化广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区建于1968年,南区为新扩建区,两区建筑和谐统一,巍峨壮丽,是石家庄市标志性文化景观。建华院区和育才院区为文物库房,藏品总数21万件。
河北博物院集合省直文博单位文物藏品优势,撷取河北历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推出10个常设陈列:《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 《曲阳石雕》《北朝壁画》《名窑名瓷》《抗日烽火——英雄河北》《“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通过5000余件(套)精美的文物和现代化展示手段,记录了河北200万年来连绵延续的人类发展史。河北博物院每年还举办多个历史、艺术、自然、科技、时政、民俗等方面的临时展览,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多年来,河北博物院在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教育以及国内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河北博物院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8 年荣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现代化的陈列展览,洁净、舒适的开放环境,热情迎接四面八方观众的到来。
1953年4月,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河北省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保定古莲花池院内。
1982年,河北省博物馆搬迁到石家庄,借用河北省展览馆办公并举办展览。
1986年,河北展览馆、博物馆合并改建为河北省博物馆,次年正式开馆。
2006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改扩建河北省博物馆,同年开工建设。
2013年6月8日,扩建后的河北省博物馆对外试开放。
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正式对外开放。
河北博物院总建筑面积53128平方米,展览面积22000余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建于1968年,原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外观仿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廊柱式建筑,总建筑面积20028平方米;南区为新建区,总建筑面积33100平方米,总投资6.28亿元,新建筑周围环以高大的廊柱,与北区建筑形制和主色调相呼应。
从服务功能上大体划分,南区为基本陈列展区,集中展示河北的古代文明;北区(老展馆)除《百年掠影——近代河北》陈列外,其余场馆为临时展览展区,以举办当代文化艺术、社会热点透视、国内外文物交流及其它各类临时展览为主;连接南北区的阳光大厅为观众休闲服务区。
刘胜金缕玉衣
国宝级文物。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是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等级最高、最完整的玉衣,用金丝编缀玉片而成。玉衣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
窦绾金缕玉衣
国宝级文物。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出土。整体结构大致与刘胜玉衣相同,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700克。
长信宫灯
国宝级文物。窦绾墓出土。通高48厘米。造型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灯上刻有“长信尚浴”等铭文共65字,故名“长信宫灯”。
中山王铁足大鼎
国宝级文物。是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鼎高51.1厘米,腹径65.8厘米,重达60公斤,铜身铁足。鼎的外壁刻有77行469字铭文,是中国发现的战国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件。铭文记载了中山国讨伐燕国、开疆辟土的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虎噬鹿器座
国宝级文物。战国中山王墓出土,长50厘米,高22厘米。造型为猛虎食鹿。虎身用大小不同的金片、银丝错出斑斓的花纹,使虎的形象更加凶猛逼真。虎颈和臀部上的长方型銎口
用于插放屏风挡板。腹下刻有铭文,说明制作时间及工匠姓名。
四龙四凤方案座
国家级文物。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通高36.2厘米,上框边长47.5厘米。案座的底部是四只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组成案身。整体造型结构复杂,是罕见的艺术瑰宝。另外,四只龙头上各有一个一斗二升式斗拱,对古代建筑的研究极为重要。
刘胜金缕玉衣
国宝级文物。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是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等级最高、最完整的玉衣,用金丝编缀玉片而成。玉衣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
窦绾金缕玉衣
国宝级文物。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出土。整体结构大致与刘胜玉衣相同,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700克。
长信宫灯
国宝级文物。窦绾墓出土。通高48厘米。造型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灯上刻有“长信尚浴”等铭文共65字,故名“长信宫灯”。
中山王铁足大鼎
国宝级文物。是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鼎高51.1厘米,腹径65.8厘米,重达60公斤,铜身铁足。鼎的外壁刻有77行469字铭文,是中国发现的战国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件。铭文记载了中山国讨伐燕国、开疆辟土的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虎噬鹿器座
国宝级文物。战国中山王墓出土,长50厘米,高22厘米。造型为猛虎食鹿。虎身用大小不同的金片、银丝错出斑斓的花纹,使虎的形象更加凶猛逼真。虎颈和臀部上的长方型銎口
用于插放屏风挡板。腹下刻有铭文,说明制作时间及工匠姓名。
四龙四凤方案座
国家级文物。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通高36.2厘米,上框边长47.5厘米。案座的底部是四只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组成案身。整体造型结构复杂,是罕见的艺术瑰宝。另外,四只龙头上各有一个一斗二升式斗拱,对古代建筑的研究极为重要。
参观须知
1.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我院实际情况,有序限流恢复展览开幕式、线下社会教育等活动。
2.恢复提供人工讲解服务,专职讲解员定点(上午10:00、下午2:30)讲解南区全部常设展览,恢复志愿者驻厅讲解服务。推荐您通过“河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河北博物院”微信小程序体验自助讲解和导览服务。
3.为防止人员聚集,工作人员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控制入馆速度、现场疏导等措施,请自觉遵守参观要求并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4.若参观时出现发热或身体不适等情况,请及时联系附近工作人员。疫情防控期间,对拒不配合及扰乱秩序者,由工作人员协调公安部门依法处置。
5.如有问题咨询请前往南区、北区咨询台或拨打电话:(0311)966518,咨询时间为9:00——17:00(周一除外)。
参观办法
实行实名制网上预约,您可以通过“河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或河北博物院官方网站(http://www.hebeimuseum.org.cn/)两种途径进行预约。
讲解服务
恢复提供人工讲解服务,专职讲解员定点(上午10:00、下午2:30)讲解南区全部常设展览,恢复志愿者驻厅讲解服务。推荐您通过“河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河北博物院”微信小程序体验自助讲解和导览服务。
预约服务
一、预约规则
1.实行实名制网上预约。一名成年人允许带领三名身高1.4米以下未成年人入馆参观,身高1.4米以上的未成年人按要求预约方可进入。
2.您可以提前7日(含当天)进行预约。每日参观限流人数7500人,额满为止。
3.团体参观须提前一天电话预约,预约电话(0311)966518,参观当天凭单位介绍信或旅行社派遣书入馆参观。
二、入馆方式
1.请您务必提前预约并按预约时间段到馆参观。
2.参观当日,凭预约二维码或身份证入馆参观,请务必保存好您的预约二维码。无智能手机的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可凭身份证前往票务中心登记相关身份信息并现场办票。
3.入馆前请您现场扫描“河北博物院”场所码,并出示健康码。“河北健康码”显示绿色、无弹窗、体温合格(不超过37.2℃)、正确佩戴口罩,以上四点均满足后,方可进馆参观。
4.对无智能手机的参观观众,应由他人通过健康码中的“老幼助查”功能帮助查验健康码、无弹窗、体温检测合格、正确佩戴口罩,方可入馆参观。对于港、澳、台及外籍无法扫出“河北健康码”的观众,应提供国际版健康码或类似证明,经体温检测合格并正确佩戴口罩,方可入馆参观。
5.请您在排队、安检、参观、休息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聚集,并全程正确佩戴口罩。
三、出馆方式
1、观众须在出口处刷预约二维码或身份证核销后离馆。
2、有特殊情况人员在出口处登记后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