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省 合肥市 瑶海区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起停止取票、入场);星期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闭馆。 "
电话
地址"老馆: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268号。 新馆:安徽省合肥市怀宁路268号(天鹅湖南500米)。"
安徽省博物馆旧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合肥老城的西南面,省文博园位于新区中轴线的西侧,次景观轴的一端。新馆位于园区的用地中部,主入口朝东,东南、东北分别是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与美术馆,三个文化建筑成品字形布局。整体布局突出公共空间从内部的中庭空间向建筑外部延伸连通的空间效果。东北面有一座小山坡。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以大楼为主体的整个馆区平面布局呈"中"字型。大楼为砖混结构,面南背北,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展览面积7826平方米,正中主楼五层(第五层为塔楼),两侧副楼两层为展厅。造型呈U形,建筑简洁壮观、平面规矩,中轴对称,庄严肃穆。主楼高耸突出,回廊宽缓伸展,是合肥市上世纪五十年代兴建的三大建筑之一。
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博事业,在合肥成立了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在芜湖成立了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 1953年4月23日,在合并上述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1954年8月,建筑面积达11580平方米的陈列大楼破土动工,1956年2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成立,是当时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陈毅为该馆题写馆名。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陈毅同志题写了馆名。
1994年安徽省博物馆推出大型系列专题陈列《安徽古代文明陈列》,被全国文博界誉为具有推广意义的"安徽模式"。
200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保留老馆,规划新馆。2005年12月,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为主的文化博物园区项目正式立项。
2006年,安徽省财政拨专款完成对老馆建筑的维修改造。2007年1月16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奠基,新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
2010年5月17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了安徽省博物馆并亲笔题词。安徽省博物馆也成为毛泽东主席唯一视察过的并就博物馆事业作出指示的博物馆。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2011年9月29日新馆建成开放。
江淮撷珍
展示的江淮大地的金银器、玉石器、漆器、铁画、竹木牙角器。这里展示的数十件馆藏古代工艺珍品,精微工巧,反映了时代风尚和审美情趣。
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形成于明清之际,是以新安江流域为活动中心,绘画题材主要依据黄山和徽州山水为表现对象的画家群体。其领袖人物均为明朝遗民,他们标榜气节、绝意仕途,专事绘画,用荒简的笔墨和高洁的画境表达内心的不屈,艺术境界超凡脱俗。本陈列精选了馆藏新安画派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让观众领会到明清新安地区艺术风貌以及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
安徽文房四宝
安徽是宣纸、徽墨、宣笔、歙砚的故乡,自古以"四宝" 齐全著称于世。本陈列展出了纸、墨、笔、砚四种主要文具,同时还展示了笔筒、墨床、镇纸、水盂、砚滴、笔搁、印章等各种辅助文具。此外,陈列中还设有互动区,观众可尝试造纸制墨等工艺实践活动,从中体验制作文房四宝的雅趣。
安徽文明史陈列
安徽文明史陈列以时间为线,分为史前时期的安徽、夏商周时期的安徽、汉魏晋时期的安徽、隋唐宋元时期的安徽、明清时期的安徽五大部分。
徽州古建筑
徽州古建筑陈列通过建筑构件、模型、图片等,全景式展示徽州建筑的美轮美奂,又从徽州整体搬迁古民居一幢,原状陈列,使人身临其境,尽情感悟徽州古建的魅力
潘玉良美术作品陈列
潘玉良美术作品陈列遴选出潘玉良各类代表性作品,分为序厅、油画、彩墨·国画、素描·版画·雕塑四大部分进行展出,同时展出潘氏生前所穿旗袍、展览海报、获奖证书及大量的生活照片等相关资料,全景式地反映出潘玉良的艺术人生
安徽古生物陈列
安徽古生物陈列在普及古生物学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以安徽地区发现的中生代、新生代古生物、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文化为主体,结合有关资料,向人们展示生物进化的历史,是广大观众、尤其是大、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良好课堂。
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大楼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文物库房4156平方米。馆藏文物有历代铜、陶、瓷、金、 银、玉器、货币、书画、民俗、砖雕石刻、文房四宝、革命文物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等,总计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册 (其中善本书8000余册),一级藏品135件。
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历年来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如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莲瓣铜壶,通高80厘米,器形高大,盖顶作镂空的莲瓣形,颈部有对称的兽形双耳,四兽作足,造型生动,为春秋时期少见的艺术珍品;寿县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约400千克,形体高大,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仅次于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鼎。
该馆珍藏的古代瓷器有1963年宿松县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墓中出土的青白瓷注子与注碗,柱子高20.2厘米,碗高13.9厘米,是景德镇青白瓷中少见的佳作,也是宋瓷断代中的珍贵标准器物。铁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种,具有立体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馆藏清初铁画名家梁在邦的作品《芦蟹图》,是铁画中的代表作。
安徽省博物馆旧馆外观仿苏联风格,当年毛泽东参观博物馆时曾作出"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的指示。馆内有两个基本陈列"潘玉良美术作品陈列"和"安徽古生物陈列",善于赤裸描绘女性人体的潘玉良倒是给陈旧的老馆带来一道传奇色彩,小孩子对各种古生物化石会更感兴趣。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北临天鹅湖,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 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0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内面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 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 《安徽文明史陈列》位于2至3楼,《徽州古建筑》位于4楼,《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位于5楼。
一、本院常年对外免费开放,请观众合理安排时间,避开节假日参观高峰时段。
二、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管制械具等危险品入馆,参观者须接受安全检查方可入馆参观。
三、为确保文物安全,保持良好的参观秩序,安徽博物院将对观众流量实施限量、有序控制,每天的参观人数控制在5000人次以内(其中含预约观众2500人次)。
四、团体参观可通过电话形式提前预约(额满为止),参观当日经工作人员核准后,从团体通道入馆。
五、安徽博物院引进的特别展览将按国家文物局要求酌情实行售票参观制度。
六、为保障文物安全,营造文明环境,安徽博物院将要求观众自觉遵守如下规定:
①衣冠不整者谢绝入馆。
②推销各类小商品者、散发广告者谢绝入馆。
③携带宠物者谢绝入馆。
④精神病患者不予入内(病症轻者须监护人陪同)。
⑤饮酒过度者谢绝入馆。
⑥学龄前儿童,小学生须有监护人陪伴参观;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须由亲友陪同参观。高龄老人、心血管病患者、行动不便者须有人陪伴参观,并按参观规定确保安全,否则在馆内出现问题责任自负。
⑦参观前请将随身包裹免费寄存,贵重物品自行保管。
⑧请勿将食品、饮料带入展厅。
⑨博物馆楼宇建筑内严禁吸烟或使用明火。
⑩请勿触摸裸置文物。请小心玻璃、注意安全。请勿攀爬、拥挤玻璃围栏和手扶电梯,以免造成意外。请勿挤压玻璃展柜,以防玻璃破裂,造成藏品损坏和伤及身体。
⑪请勿在展馆内喧哗,影响他人参观。
⑫禁止携带除铅笔以外的任何书写绘画工具。
⑬展厅内禁止拍照。禁止携带摄影三角架,大、中型专业摄像机等摄影设备进馆。
七、本馆遇有重大活动或重要设备设施维修保养时,可根据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预先告示公众。
八、如遇各类突发事件,请服从工作人员指挥。
九、其他未尽事宜可向我院工作人员咨询,并依照我院规定执行。
十、以上解释权属安徽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