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 >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0 2

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天河区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电话 020-38046886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于1959年10月1日正式开放,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大湾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地标。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现有珠江新城馆区和文明路馆区,建筑总面积7.7万平方米。珠江新城馆区建筑外观设计理念来源于传统漆盒,空间概念借鉴广东传统工艺品象牙球,整体创意为“绿色飘带上盛满珍宝的容器”;文明路馆区包括广州鲁迅纪念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和广东贡院明远楼。年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是世界各地观众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世界文明的重要窗口。


1651040432346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馆藏集岭南文物之大成,汇聚历史、艺术、革命、自然等诸多种类于一体,是华南地区藏品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特色最鲜明的博物馆。现有藏品总数32万余件(套),包括自然标本、化石等5.3万余件(套)。其中,古代书画和陶瓷两类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居于全国博物馆前列,外销艺术品、出水文物、华侨文物、潮州木雕、端砚等特色文物收藏在全国首屈一指。


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在机制、理念、技术方面开拓创新,在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一直名列前茅。陈列展览方面,在国内最早倡导和实施策展人制度,连续9年在文博界最高展览评比中获奖。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成果丰硕,年活动场次、参与人数和策划实施水平居于国内第一梯队,多个项目获国家级大奖。学术研究方面,是唯一同时管理出版两本高水平学术期刊的省级博物馆,设有“图像人类学研究中心”“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外销艺术品研究中心”,引领相关领域研究。文物保护方面,建立国内最早的专业化海洋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承担“南海Ι号”“南澳Ι号”等国家重大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的出水文物保护工作,在海洋出水文物保护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数字化建设方面,为全国首批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单位,推动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保护的全新博物馆新形态。流动博物馆运行方面,推动文化服务下乡村、进社区、走边疆,年均组织展览超过200场、惠及观众逾400万人次,塑造开放型、联动型、互惠型的博物馆新概念。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正以“平安粤博、优美粤博、学术粤博、品质粤博、创新粤博”为发展理念,助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持续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建设,向世界讲好广东故事、湾区故事和中国故事。

暂无内容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建。


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后,广东省博物馆在原址上开始建设新的陈列大楼。


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陈列大楼123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原楼1500平方米的4倍。


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8.842亿元兴建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同年,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筑方案设计国际邀请竞赛举行,邀请了来自8个国家共10家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单位参加。后经过专家技术审查、公众展示、网上投票、评委会评审,最终确定设计方案"珍宝容器"为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方案。


2010年建成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2004年12月12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的文化艺术广场奠基,规划总用地面积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主要配置有展馆、藏品保藏系统、教育服务设施、业务科研设施以及安防、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等。


2008年5月,广东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0年5月18日,运用"宝盒"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

常设展览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多张。作为广东省博物馆三大基本陈列之一,该展览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共四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是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



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


“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展馆近4000平方米,共有地质地貌、矿产、宝玉石、中草药、陆生野生动物、海洋生物、古生物等7个主题展览,主要包括《我们的家园——地质地貌馆》《我们的宝藏——矿产资源馆》《石之精灵——宝石馆》《岭南本草——中草药馆》《陆生的动物居民们——陆生野生动物馆》《海洋动物世界——海洋馆》《探寻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馆》。



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分源流篇、制作篇、艺术篇、器用篇、欣赏篇,展出木雕实物200多件(套),有描金漆画、图大寿屏、圆雕蟹篓,还有造型独特的神龛、神亭、神轿、薰炉罩、馔盒、糖果架、纸煤筒。筹展人员逼真地复原传统潮汕民居的厅堂、卧室、书房等场景,再现了木雕制品在潮汕民间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陈设应用。



馆藏历代陶瓷展览


馆藏历代陶瓷展览以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为线索,以馆藏陶瓷文物为依托,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陶瓷从产生、发展、到兴盛的历史。该展览从馆藏中精选出近三百件文物,从工艺的进步、器物的演变和对外贸易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面貌。展览共分四个部分:“初见窑火——陶器的起源与瓷器的滥觞”、“瓷国崛起——陶瓷的发展期”、“各领风骚——陶瓷的鼎盛期”、“南国明珠——广东陶瓷的发展历程”。



端砚艺术展览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展示厅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展出馆藏端砚近200方,展览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砚林回溯,概要介绍砚的源流、端砚的发展历史和时代特色。第二部分:石质粹美,对端石独特的自然属性加以介绍。第三部分:神工鬼斧,从工艺流程、雕刻技法、砚形砚式、装饰题材、因材施艺五个方面对端砚的工艺加以展示介绍。 第四部分:镌诗题铭,以50余件明清时期镌有铭文的端砚,展示更加深沉的砚文化内涵。



临时展览


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

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2015年9月23日至2016年3月20日):广东省博物馆以“南澳I号”、“万历号”这两艘沉船的发现及研究为基础,探索这一时期海洋中西方海洋贸易的发展、内涵与变迁。展览分为“中国海洋贸易黄金时代的到来”、“ 碧海沉舟-东西洋沉船的发现”、“ 货通万国-海洋贸易物品”、“ 时间胶囊-流动的社会”、“ 东西汇流-大航海时代”五部分。让观众通过展览去了解这一段作为中国海洋贸易黄金时代前奏的绚丽图景。



馆藏宋元以来绘画精品展

馆藏宋元以来绘画精品展(2015年9月16日至2016年2月22日):本次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展览分为宋元、明、清、近现代四个部分。宋元部分从有限的画迹窥其发展之大略;明、清、近现代部分按时间为线,展现画派纷呈,名家辈出的艺术现状,基本上囊括了明清绘画史上绝大部分画派及其代表画家。



魏唐佛光

“魏唐佛光”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2020.4.28至2020.8.30)该展由广东省博物馆和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举办。展览分为“梵影归来——流失海外回归文物”、“至善至美——北魏造像及碑刻艺术”、“莲华庄严——唐代造像艺术”三个部分,汇集了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收藏的85件龙门石窟相关藏品,同时结合龙门石窟、石刻图片以及3D打印模型,较为全面地描绘出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展品中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27件,珍贵文物占比非常之高,其中的舒像座菩萨像、力士像、优填王像可谓是难得一见,此次展览的重点展品是8件海外回流的国宝级文物。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余江宁表示,这是近年来首次较大规模举办的龙门石窟精品文物专题展览,希望观众从中感受清癯秀美的北魏造像,观赏富丽健美的唐代佛像,聆听国宝归来的动人故事,了解斑驳古迹的修复过程


截至2009年12月,通过考古发掘、收购、调拨、接收捐赠等方式,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6.6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04件,二级文物7284件,三级文物12639件,自然标本、化石4万余件(套)。馆藏中的古字画、古陶瓷两类文物,在数量和质量上名列全国博物馆中前列。


2022年5月14日,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最新公布的《广东省2021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广东全省博物馆“家底”越来越丰厚:截至2021年末,全省博物馆达367家;有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82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博物馆藏品达251.98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86263件/套。 [12]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以20.44万件/套位居全省第二  。


馆藏精品


历史器物


信宜铜盉(西周):1974年出土于广东信宜,是广东省首次发现的西周青铜盉;铜盉的出土为研究中国岭南地区秦汉以前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铜盉造型新颖、纹饰精细,并具科学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广东出土的古代最精美的青铜器之一。



金漆木雕大神龛(清):神龛是潮汕民间供奉祖先神位的特制神器,形制有大小之分,大者称神龛,小者俗称椟仔;整体造型庄重,制作精巧,是潮州木雕制品中做工最讲究的一种,以金漆木雕装饰最常见,以硬木制作的则多为素雕。此大神龛高达3.28米,是所见型制最大的大神龛,人物众多,栩栩如生。



青玉镂雕龙穿牡丹钮(元):玉钮以新疆和阗青玉立体镂通琢成,高9厘米、底径7.7厘米;钮呈椭圆形柱状,留皮巧色牡丹龙纹,牡丹花盛叶茂,五爪龙纹双鹿角,粗眉大眼,张口露齿,毛发后披,龙身盘绕穿行于牡丹花草丛中;玉钮底部平并有四个对穿眼,可用于镶嵌系物之用。



铜镀金珐琅葫芦式三星献寿转花钟:广钟出现于18世纪初,是在英国机械动力计时器技术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开中国钟表制造业之先河;此钟运用鎏金铜胎、珐琅、水晶、象牙等原料,采用中西合璧的艺术手法制作而成,构思奇巧、制作精密。



“沧海龙吟”琴(宋):明代岭南大儒陈献章使用过的古琴;陈献章被誉为岭南古琴第一人,经常操琴云游四方,古琴背面刻有陈白沙亲自题刻的“沧海龙吟”四个字,非常珍贵。



木雕罗汉像(北宋):这尊木雕罗汉像,从南华寺的大佛肚子内发现,当时曾震惊世人,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罗汉群像;明朝曾经重新饰金,清光绪年间,曾补雕过133尊被火烧毁的罗汉;1936年,虚云法师主持修庙时,将大部分木雕罗汉藏在大雄宝殿里三尊高达15米大佛的腹中,直到1963年才被发现,当时一部分被收藏入北京故宫,一部分留在广东省博物馆。



自然化石

海百合化石(三叠纪):从贵州征集而来,是省博自然展厅的珍贵展品;海百合是一种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中被归入棘皮动物门,这块海百合化石,其板长7.8米,宽3.5米,茎呈环状,长短不一,最长达数米,非常罕见,是国内博物馆收藏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块海百合化石。



书画藏品


边景昭《雪梅双鹤图》(明):这是明代早期著名宫廷花鸟画家边景昭的代表作;无论从技法、赋色还是布局、意境诸方面,该图尚未完全摆脱宋院画的樊篱,但因作者高超的写生技巧和出神入化的运笔,使其画能于宋院画之外别开生面;边景昭用笔工整细腻,双鹤施以白粉,梅干及花朵也细致精确,笔墨潇洒。



颜宗《湖山平远图》(明):此画身世辗转坎坷,卷末有明景泰年间陈敬宗于景泰二年(1451年)正月题写的行书《湖山平远图记》,后有清朝早期黄时俊题写的七言绝句一首;后来曾由上海徐氏所收藏,辗转流于国外,1949年后国家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收购回国,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外销画《广州港全景图》(清):外销画是18、19世纪中国画师采用西洋技法绘制的外销艺术品,题材以广东自然风物、市井风情为主;这件煜呱画广州港全景图,布本油彩,成于约1845年,长2米,描绘了从沙面、十三行商馆区直至大沙头附近的东水炮台一带珠江北岸的广阔图景,是已知的国内最大外销画,由省博专家从欧洲征集回来,堪称清代广州的手绘照片、珠江版的“清明上河图”。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中国广州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1957年开始筹建,1959年正式开放。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于2004年12月奠基开工,2010年建成,总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是广东省唯一的省级综合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主要展览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设置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


截至2009年12月,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6.6万余件(套),收藏有图书资料10余万册。  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广东省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主要配置有展馆、藏品保藏系统、教育服务设施、业务科研设施以及安防、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等;展馆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该馆建筑运用“宝盒”的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博物馆的造型仿佛一件雕通的宝盒,这一设计意念源于广东传统的工艺品——象牙球,博物馆的空间组织就像象牙球镂空的工艺,内部功能层层相扣,展厅、回廊、中庭与整体结构紧密结合,由内向外逐层展开,大面积的绿地草坡沿博物馆向西逐渐减缓形成清晰的主入口广场,并与中央林荫大道融为一体。


广东省博物馆的中庭高度从观众入口大厅直达顶层,自然光线由顶部玻璃天窗铺撒而下,作为主要公共空间,四周通过坡道、楼梯、扶梯等联络上下层走廊,引导观众进入各展厅,同时走廊设置了不同的活动厅漂浮于中庭上空,在活动厅上设钢桥连接,成为空间的活跃因素;为了延续“宝盒”的透雕构思,走廊也通过打孔金属板和中庭空间隔断,若隐若现之中层次感得到了加强。


参观须知


一、广东省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实行全员分时段实名制预约参观制度。

二、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门票当日当次有效,过期作废;特殊情况另行公告。

三、所有观众从西门入馆参观,经防疫及安检合格后有序入馆。

四、自驾观众从东门进入停车,再行至西门遵指引入馆。

五、自驾观众经防疫检查合格后可入场停车,新能源汽车须停放于东门露天停车场,不得进入地下停车场停放;停车后请行至西门遵指引入馆。

六、自觉接受安全检查,严禁将易燃易爆、管制械具等危险品带入馆内。

七、爱护并正确使用公共设施,小心玻璃,请勿翻越围栏;请勿触摸文物及展品,如有损坏文物者,将移交有关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八、自觉遵守参观秩序,配合管理,请勿追跑打闹、大声喧哗;禁止带宠物入馆。

九、展厅内请勿摄像,拍照时请勿使用闪光灯及三脚架。如进行讲解、研学、调查、采访等活动须提前申请,经我馆审批方可进行。

十、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请在规定区域饮食,馆内禁止吸烟。

十一、团体领队应在参观前对团体成员进行安全及参观礼仪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学生团体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参观,由领队老师在展厅外组织好队伍,向学生宣讲参观注意事项后再进入展厅。请勿在馆内使用扩音器,如遇紧急情况,领队可向工作人员请求协助。

十二、遇客流高峰,将进行场馆客流控制,请听从工作人员指引。遇紧急情况,须服从工作人员指挥。

十三、本馆提供小件行李寄存、雨伞披肩轮椅等租借、手机充电等便民服务,详情请咨询服务中心;讲解服务和教育活动详情,请咨询讲解预约处。

十四、疫情期间请务必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十五、我馆防控相关规定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实时调整,敬请关注最新公告。

十六、咨询电话:020-38046886,020-38046877

十七、本参观须知最终解释权归广东省博物馆

团体预约


团队(10—30人)需提前3天以上将预约函传真至38046880或者发送至邮箱psd@gdmuseum.com

团队预约信息需提供包括团队名称、参观时间、参观人数、单位公章、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及团队所有成员实名信息(含姓名及身份证号)。

票务咨询电话:020—38046877

讲解预约


电话预约:020-38046888(周二至周日,9:00-17:00,请尽量提前预约)

预约内容:具体时间、单位名称、参观人数、讲解员人数、讲解语种(普通话、粤语、英语)、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收费标准:中文讲解一小时以内200元/1—30人、300元/31—50人,超时按200元/小时计费;英文讲解一小时以内300元/1—30人、400元/31—50人,超时按300元/小时计费。

交通路线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珠江东路2号

邮编:510623

公交车:乘坐18、886、669、293路公交车在冼村路南站下;或乘坐40、407路公交车在广州歌剧院西门站下。

地铁:地铁3号线珠江新城站B1出口,向前行至广州歌剧院,再沿临江大道向东行200米;或地铁5号线猎德站D出口,向前行至冼村路,再向左沿冼村路南方向行约200米。APM大剧院站B出口,乘扶梯至花城广场,右行到博物馆西门。

停车指引

广东省博物馆导航定位:广东省博物馆(东门)

自驾观众开放日上午9:00起可进场停车,出示预约订单、实时健康码,测温合格后进入停车场。

新能源汽车须停放于东门露天停车场,不得进入地下停车场停放。

地下停车场每日22:00-次日7:30实行封闭管理,请做好停车安排。

收费标准:日间(7:30—21:30)3小时以内时长部分收费标准为2.5元/半小时,3小时以外时长部分收费标准为5元/半小时;夜间(21:30—次日7:30)收费标准为1元/半小时,夜间最高限价为10元。24小时最高限价45元。

配套设施


1. 餐饮服务:二楼大堂东南角设咖啡厅,二夹层设餐饮区,提供咖啡、饮料、简餐;二楼大堂北侧及二夹层均设饮水机。

2. 寄存服务:寄存柜位于二楼大堂服务中心旁。小件行李可自助寄存,现金、首饰、手机等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

3. 购物服务:本馆纪念品商店位于二楼大堂东北角,另三楼展厅过道及三夹层均设有销售点。

4. 导览手册:二楼大堂及各展厅入口资料架免费取阅。

5. 广播服务:如寻人寻物,请至二楼大堂服务中心咨询。

6. 无线网络:博物馆公共区域免费WiFi覆盖。

7. 便民雨伞:免费租借,需30元现金押金。二楼大堂服务中心办理。

8. 便民披肩:免费租借,押身份证。二楼大堂服务中心办理。

9. 便民轮椅:免费租借,押身份证。二楼大堂服务中心办理。

10. 婴儿车:免费租借,押身份证。二楼大堂服务中心办理。

11. 便民拐杖:免费租借,押身份证。二楼大堂服务中心办理。

12. 针线包、老花镜等:免费租借,二楼大堂服务中心办理。

13. 充电宝:二楼大堂服务中心及三夹层设有共享充电宝。

14. 医疗救助:医务室位于二楼大堂东北角。

15. 母婴室:位于二楼大堂东北角医务室旁。配有3间哺乳室、儿童安全椅、冰箱、饮水机等。更换尿布请移步无障碍洗手间婴儿护理台。

16. 无障碍洗手间:位于各楼层南面女洗手间旁。

17. 如有视障观众需携带导盲犬入馆,请咨询020-38046886。

馆内收藏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