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天津 天津市 河西区
开放时间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话022-23347988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31号
天津自然博物馆始建于1914年,前身为北疆博物院,建院初期称为黄河白河博物馆(Hoangho Paiho Museum),是由法国神甫、动物学博士黎桑(Emile Licent,1876-1952,中文名桑志华)来华创办的。
1914至1938年在华期间,桑志华对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广大地区的人文、地理、地质、气象和动植物资源进行了长达25年的探察,行程总长约5万公里,内容涉及地质学、岩石矿物学、古生物学、史前史学、动植物学、人种学、经济学等诸方面内容,采集古生物、动物、植物、古人类、岩矿等标本20余万件,其中甘肃庆阳、山西榆社、河北泥河湾、内蒙古萨拉乌苏四个地区动物化石的完整和丰富程度世界罕见。北疆博物院鉴定和发表了模式标本二百多种,一千一百多件标本在自然科学文献中有记载,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后,北疆博物院由私立津沽大学代管。1951年9月,天津市委宣传部接收北疆博物院。 1952年6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北疆博物院的基础上组成天津人民科学馆筹备委员会,同年天津市人民科学馆成立。1957年6月,天津人民科学馆更名为天津市自然博物馆。1959年,陈列展览和办公地址迁至河西区马场道272号,时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为该馆题写了馆名。
1968年8月,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自然博物馆合并,组建天津市博物馆。1973年12月,恢复各博物馆建制,1974年1月,更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
199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投资一亿元在原址翻新天津自然博物馆,199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之一。
翻新后的天津自然博物馆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由陈列馆、藏品库、业务用房、植物园四个功能区组成。主体建筑“海贝含珠”造型,寓意天津自然博物馆是渤海之滨的一颗明珠。馆藏生物标本38万件,其中一、二级珍品1300余件,模式标本1400余件。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科研成果卓著居同类博物馆之首,是集收藏、研究、展教、旅游为一身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本陈列曾获国家文物局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称号。2002年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改建工程被列为“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2014年,天津自然博物馆改建完毕对外开放,新址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馆内。新馆陈列以“家园”为主题,是全国第一个主题单元化、全景式展示的自然探索、科学体验、科学教育的自然史博物馆。
民国三年(1914年),建立黄河白河博物馆,后名为北疆博物院,是由法国神甫、动物学博士黎桑(EmileLicent,1876-1952,中文名桑志华)来华创办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疆博物院由私立津沽大学代管。
1951年9月,天津市委宣传部接收北疆博物院。
1952年6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北疆博物院的基础上组成天津人民科学馆筹备委员会,同年天津市人民科学馆成立。
1957年6月,天津人民科学馆更名为天津市自然博物馆。
1959年,陈列展览和办公地址迁至河西区马场道272号,时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为该馆题写了馆名。
1968年8月,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自然博物馆合并,组建天津市博物馆。
1973年12月,恢复各博物馆建制。
1974年1月,更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
199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投资一亿元在原址翻新天津自然博物馆,199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之一。
2002年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3年,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改建工程被列为“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
2014年,天津自然博物馆改建完毕对外开放,新址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馆内。新馆陈列以“家园”为主题,是全国第一个主题单元化、全景式展示的自然探索、科学体验、科学教育的自然史博物馆。
2020年12月,被评为第七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馆内,占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常设陈列区、临展区、体验娱乐区、科普教育区四部分。核心建筑层数共有3层,总高度16.9m。
在展馆的设计中,其“圆”为中心展厅,其“方”由9个基本展厅组成。依照布展的功能要求,设计将中心展厅置于建筑的主导位置,而顺应地形布置的圆弧序厅将观众自然引至中心展厅,直径32m的圆形中心展厅主要展示恐龙、黄河象等大型动物化石标本。
展馆的外形设计同样以“方”与“圆”为构图母题,中心展厅采用乳白色金属壳体与玻璃半球体的吻接造型,构成“海贝含珠”的建筑外观,寓意人类面向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创作理念,同时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玻璃球厅下部的台基采用30m长,3m高的花岗岩浮雕墙,与晶亮的玻璃半球体形成主题鲜明的虚实对比,将造型与中心展厅的功能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具有强烈的雕塑感与标志性。
生命展区
二层展示面积为5700㎡,由“远古家园”和“现代家园”两大部分内容组成,采用古今结合的主题单元展示方式,展出古生物化石、岩矿及现生动植物标本近万件。
依托新的地球观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地球家园38亿年来生命世界由无机到有机、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发生、发展,乃至到现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演化历程。
生态展区
《家园·生态》展示面积为3400㎡,以美国著名慈善家、天津市荣誉市民肯尼斯·贝林先生历年捐赠的200多件珍稀世界野生动物标本为基础,同时增加馆藏部分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如大熊猫、金丝猴等,共同展示世界各大洲的典型动物群。
《家园·生态》展区在设计理念上突出生态系统,形式上以大景观、大手笔来体现,展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每一大洲动物群以若干个景观组成,每个景观以不同的场景来展示,每个场景又由动物生活中的一个典型故事来表现。利用人工造景及背景画,结合各种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准确、科学地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再现于观众面前,生动展示动物生活的真实场景。展览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展板,又有多媒体,同时有互动设置,提高了观众的探索欲望。以期达到贝林先生的捐赠目的:“让没有机会到这些地方的孩子们通过参观我们的展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层临展厅
2020年6月4日,恰逢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北疆博物院创始人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发现中国第一件有确切地层记录的旧石器时代石制品100周年。百年前桑志华在庆阳的这项发现揭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序幕,萨拉乌苏、水洞沟、泥河湾、周口店……一处又一处闻名遐迩的古人类-旧石器时代遗址在神州大地上不断涌现,使全世界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一度聚焦于中国,成就了乱世中的学界传奇。值此时机,天津自然博物馆将举办主题特展《“石”破天惊——纪念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发现100周年》,展览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协办、天津自然博物馆承办,2020年6月4日对外开放。
《“石”破天惊——纪念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发现100周年》主题展览在天津自然博物馆二层临展厅展出。展览一方面通过系统回顾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研究孕育、诞生和发展的早期历史进程,结合图片和实物展示1920-1937年间中国境内大量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发现过程、对比陈列发掘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按照当年桑志华及德日进等在中国北方野外考古发现的历程展出北疆史前考古藏品,向公众展现中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萌芽和奠基阶段的重要成果,将这段学科发展的早期历史绘制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彰显北疆博物院在其中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展示桑志华采集的中国北方若干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展出形式以历史照片、文字版面结合实物为主,注重沉浸感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使观众震撼其间,感悟历史。
馆藏标本
噬人鲨
又称大白鲨。它性情凶猛,游泳的速度快。经常以头足类、鱼类及海狮、海豹等为主要的食物。并且在对它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噬人鲨有袭击和吃人的记录。这种鲨鱼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
翻车魨
又称翻车鱼。为世界性、较大型的热带海洋鱼类。它的身体笨拙,不善于游泳。在天气晴朗,太阳十足的时候,它就漂浮于水面上,露出背面和背鳍晒太阳。它的生殖能力特别强,一次能产下3亿个卵,但存活率不是很高。
蝠鲼
这个蝠鲼的标本采集于中国的东海,翼展是中国之最。它是双吻前口蝠鲼。属于暖水性上层鱼类。常利用其特有的大鳍,象展开翅膀般慢慢地上下摆动前进,有时也 会跳出水面。以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域。
姥鲨
又称老鼠鲨。这个标本长度是中国个体之最。姥鲨属于大洋性上层鱼类。它的性情温和,行动也较迟缓。是仅次于鲸鲨的大型滤食性鲨鱼。它的体长可达10米以上。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中国东南沿海水域。
天津自然博物馆预约须知
为保证观众安全、有序、高效参观,减少排队等候时间,科学合理分散客流;改善展厅拥挤状况,为观众营造优质的服务体验和观展体验,天津自然博物馆自2020年1月2日开始实行全员分时段实名预约参观。预约采取平日预约和节假日预约两种差别化预约形式。
平日预约:每天预约人数为6000人,额满为止。
节假日预约:每天预约人数为10000人,额满为止。
(疫情开放期间预约人数限制为原人数的75%)
文明参观须知
1、请观众在开放时间内持本人有效证件入馆参观;幼童、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者须由成年人看护入馆,并全程负责其安全;醉酒者、限制行为能力者、衣履不整者谢绝入馆。
2、入馆请自觉接受安全检查,请勿将各类禁限物品及宠物带入场馆。
3、除本馆工作人员及本馆志愿者外,禁止其他人员在馆内进行讲解活动和使用扩音器材。
4、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并请将手机设置为静音或震动以免影响他人参观,请勿使用馆内电源。
5、展厅内请勿饮食,请在指定区域就餐;场馆内请勿随意丢弃杂物,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6、场馆内请勿奔跑、追逐、打闹、攀爬、躺卧;严禁翻越围挡护栏、触摸展品,请自觉爱护展览设施、服务设施,如造成损坏,须照价赔偿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在场馆内进行讲学、调查、摄录等活动,请提前向馆方申请,依照规定获得许可后方可实施;
8、允许拍照的展览,请勿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和脚架;
9、请听从工作人员引导,协助我们维持好展厅内的参观秩序和良好的参观环境。
10、如遇我馆重大或临时性活动,须遵从我馆安排;如遇各类突发事件,请服从工作人员指挥。
11、疫情开放期间实施“健康码”“接种码”两码联查(健康码+金盾)。未携带智能手机的观众,需出示本人天津市预防接种证及身份证,如未接种者,需出示本人身份证及禁忌证明,非禁忌未接种疫苗人员严控进入。
禁止携带物品清单
1、枪支、军用或警用械具类(含主要零部件)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2、管制刀具类,如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民族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及其他类似的单刃、双刃刀具等;
3、管制刀具以外的利器、钝器,如菜刀、餐刀、水果刀、工艺品刀、剪刀、钢(铁)锉、斧子、锤子等;
4、易燃易爆物品,如酒精、汽油、煤油、柴油、打火机、火柴、发胶、摩丝等;
5、爆炸物品类,如炸药、爆破器材、烟花爆竹制品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等;
6、危险物质,如带有毒害性(汞、剧毒农药等)、腐蚀性(盐酸、硫酸等)的危险物质等;
7、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如充气球类,不符合规定的充电宝、蓄电池等,滑板车、平衡车、轮滑等代步工具,大型摄影摄像器材等;
8、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涉及政治、宗教、商业等印刷品、宣传品等;
9、任何可能引起政治影响的标语、条幅、旗帜等;
10、除上述物品以外,中国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其他物品及可能影响观众参观或展品安全的物品。
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如有疑问,请电话咨询:022—23347988。
所有解释权归天津自然博物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