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 >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
0 0

地区天津 天津市 红桥区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周一闭馆(逢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

电话

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平津道8号

平 津 战 役 

平津战役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他的战友们的正确指挥下,由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百万余人,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500公里战线上,对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进行的一场战略大决战。经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共歼灭、俘虏、改编国民党军52万1千余人,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平津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战略决战思想的胜利;是广大指战员英勇作战,东北、华北两区人民全力支援,中共平津地下组织积极配合,以及其他战场人民解放军密切协同的结果。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战役的胜利,确立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

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 “绥远方式”对而后解决国民党残存部队,加速解放战争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平 津 战 役 纪 念 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是全面展现平津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专题纪念馆。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14届第67次会议决定,在天津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1995年11月29日奠基动工,1997年7月23日建成开馆。平津战役纪念馆总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四部分组成。纪念馆主题思想鲜明,陈列内容翔实,环境艺术高雅,展示手段先进,是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开馆以来,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年接待观众量超过100万人次。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文明单位等60多个荣誉称号,先后与国防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市委党校等180多个单位结成共建关系。

纪 念 馆 主 体

纪念馆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前区是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展馆,古朴庄重;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恢宏壮观。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胜 利 广 场 

纪念广场总体环境艺术以胜利为主旋律。两根高大花岗岩圆柱构成胜利门,柱顶分别伫立着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战士雕像。两壁反映军民团结奋战、欢庆胜利的花岗岩浮雕墙分列胜利门两旁。广场中央竖立着高60多米的胜利纪念碑,不锈钢三棱刺刀直插云霄。广场东西两侧的大型锻铜群雕,烘托出人民战争胜利的磅礴气势。广场东西两厢布列着火炮、坦克、装甲车等重型兵器,渲染出军事纪念馆的浓重色彩。广场西面的军威园陈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捐赠的多件大型兵器,是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军 威 园

军威园,座落在平津战役纪念馆西侧胜利花园内,占地面积7000 平方米,总体呈长方形,四周护栏按船舷形式设计制作,远远望去好似一艘大型航空母舰。园内共陈列中国人民解放军捐赠的大型兵器16 件。军威园主题思想鲜明,陈列展品丰富,环境艺术优雅,是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良好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


暂无内容

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十四届第67次会议决定在天津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并责成北京军区牵头,会同北京市、天津市共同完成建馆工作。

1995年11月 29日,工程奠基。

1996年1月1日,平津战役纪念馆土建工程打下第一桩。

1997年7月23日,平津战役纪念馆举行开馆典礼。

1997年9月5日,建馆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天津市副市长王德惠、市政府副秘书长刘玉麟以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杜文志、张新生、陆行素、赵翠、张世增、李慧珍、 钱长龙等出席。会议审议了给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报告。王德惠同志受天津市委书记、市长张立昌的委托, 提出聘请李来柱司令员担任平津战役纪念馆名誉馆长。

2001年10月9日,平津战役纪念馆“军威园”举行开园仪式。

2009年9月1日,新建文物库房工程正式启动。

2010年5月,新建文物库房工程完工。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2021年7月1日,焕然一新的平津战役纪念馆重新对外开放。 

综述

平津战役纪念馆主要由多维演示馆、纪念广场、胜利花园、序厅、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英烈业绩厅等组成。前区是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恢宏壮观。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胜利广场

胜利广场占地1.1万平方米,其环境艺术以胜利为主题。开放式的前广场占地2300平方米,呈半圆形,红色连锁砖铺地,中央伫立着高15米的国旗旗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反映两军欢庆胜利和军民共庆胜利的两壁弧形花岗岩浮雕分列前广场两侧,由两根高12米、五种红色花岗岩砌成的圆柱构成胜利门,柱顶分别伫立着两尊高4.7米的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战士鸣枪欢庆胜利的锻铜塑像,象征着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携手并肩夺取平津战役的胜利。通过胜利门进入占地8800平方米花岗岩铺地的主广场,东西两侧有各宽20米、高11米,象征两支大军勇往直前的《并肩作战》和象征军民之间鱼水情深的《人民支前》两组大型锻铜群雕以及火炮、坦克、装甲车等大型兵器布列。

胜利纪念碑

胜利广场中心矗立着象征着军民奋战64天取得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高64米、三棱枪刺造型的胜利纪念碑,直插云霄,枪刺柄是长城造型,“枪刺”与“柄”交接处的上下各三个巨型钢环,象征着在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随后产生的“绥远方式”。纪念碑下面是能变换多种造型的大型喷泉,在彩灯的照射下,水花随着雄壮的军乐多姿多彩地喷向空中。

主展馆

纪念馆主展馆为高22米的三层建筑,雄伟挺拔,暖灰色花岗岩饰面,造型简洁,古朴庄重,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在展馆巨大牌楼式眉额上镶嵌着聂荣臻元帅生前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右下方为聂帅签名。40多米宽的花岗岩台阶引导观众进入展厅。主展馆陈列展线总长740延长米,内容分为:序厅、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六个部分,共展出历史照片400余幅,文物2000多件,以及多媒体、电动沙盘、旧址复原、景观、雕塑、绘画等辅助展品。

序厅

大厅正中央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表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墙屏上毛泽东主席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浮雕手迹熠熠生辉;环周巨幅壁画《胜利交响诗》反映了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

战役决策厅

通过对中共中央九月会议和全国与华北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平津战役的方针和部署等诸多重大历史事实的在追溯,展示了平津战役发生的背景与全国战场的关系,着力表现了中央军委,特别是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将国民党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就地歼灭的英明决策的过程。厅内设置了毛泽东主席西柏坡办公室旧址复原蜡像以及大量历史文物,照片多媒体演示,将毛主席驾驭战争的伟大气魄,运筹帷幄的高超指挥艺术,形象生动的地表现出来。

战役实施厅

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等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该厅设置的巨幅塑型电动图、大屏幕电视、战场景观、电动沙盘等,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了战争场面。

人民支前厅

运用大量史料,翔实地展现了东北、华北各级中国共产党组织、政府和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场景,深刻地揭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革命战争规律。

伟大胜利厅

陈列了平津战役取得的辉煌战绩和北平、天津以及全国各地欢庆胜利的场面等内容,并设置了缴获武器陈列台。同时对平津战役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作了概要介绍。反映了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重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历史演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英烈业绩厅

陈列了中国共产党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题词;据有关数据显示,该展厅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32位著名烈士和团以上干部、26位战斗英雄和109个英模群体的事迹;悬挂了英模群体的锦旗;展出了大量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英烈名录墙将战役中牺牲的6639名烈士姓名镌刻在上,寄托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馆藏文物

平津战役纪念馆馆藏文物达6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6件,大量实景实物和声光电展示给观众。充分利用场馆硬件和软件优势,打造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大型展馆。

苏静的签字笔

北平和平谈判期间,苏静同志作谈判记录,整理谈判纪要。1949年1月21日,苏静作为解放军方面代表在“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上签字时,使用的就是这支钢笔。直到1952年苏静到总参工作前一直使用这支钢笔。1995年11月9日,苏静将其捐给平津战役纪念馆。

聂荣臻在战争年代使用的手枪

该手枪为勃朗宁手枪,是聂荣臻同志在战争年代用以自卫、防身的武器,是聂荣臻最心爱的武器之一。平津战役期间,聂荣臻就以这支手枪作为防身武器。平津战役纪念馆建馆征集文物时,从聂帅办公室征集到此枪。

南开大学反内战反饥饿大字报

此大字报是1947年南开大学“反内战、反饥饿”行动委员会开展宣传活动的物证。

参观时间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周一闭馆(逢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

参观路线

1、公交37、47、48、800、837、879、911、952、观光1路洪湖里站下车 2、公交700、657、861路集平里站下车

温馨提示:

根据疫情防控总要求,馆内单日最大承载量不超过核定人数的80%,每日上限3000人。预约后凭预约码、有效证件、健康码、行程码,在预约时间段到馆参观。


1.预约要求:真实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每个证件号每天只能预约1次。预约信息当天有效,过期作废。可预约7日内门票(含当日),当日16:00之后停止预约。

2.预约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平津战役纪念馆”进行预约。为防止人员聚集,实行观众总量控制、分时分流入馆。每日预约人数为4000人。预约时段为9:00-10:30、10:30-12:00、12:30-14:00、14:00-16:00。每个时段人数上限依次为1000人。当遇到馆内人员密度较大时,我馆将根据情况采取控制入馆速度等措施,届时请观众朋友遵守工作人员的指挥和安排。

3.入馆方式:请您按照预约时段准时到馆。本人凭有效身份证原件或预约二维码查验预约信息,经过安检后入馆参观。疫情期间,入馆时您须出示本人健康绿码,接受体温测量。不符合上述任一条件者谢绝入馆。

4.观众体温超过37.3度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的观众,谢绝入馆并登记报备。

5.观众在馆参观期间请全程自觉佩戴口罩,排队和参观时请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聚集。

6. 特殊情况:如持身份证以外证件(如:护照、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军官证)预约等特殊情况,请现场出示有效证件进行核验。

7. 取消预约:如无法按时入馆参观,观众可于当日20:00前在本系统申请取消预约(在预约记录中操作),逾期无法办理,系统将自动默认该账号失约1次。累计3次失约的账号,将在90天内不能预约。

8.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儿童无需预约,可直接与家长一同入馆。



馆内收藏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