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 >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0 0

地区青海省 西宁市 城北区

开放时间夏季9:00-18:00,冬季9:00-17:00,节假日不休息

电话0971-5317881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生物产业园区经二路36号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又称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地处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科技产业园,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南北两馆组成,并设有青海大学民族医学分馆。拥有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馆藏文物6万余件(张),含国家珍贵文物2003件(张),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8件(张),二级文物406件(张),三级文物1439件(张)。收藏有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以及荣获吉尼斯记录的“藏文书法长卷”,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藏医药为主题、藏文化为特色的综合型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一座融合现代与传统风格的“绿色建筑”,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目前已发展为我省宣传民族政策,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文化阵地,是青藏高原独具特色文化地标、旅游地标及宣传“大美青海·旅游净地”的金色名片。

 北馆于2006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外形借鉴药师佛坛城的造型设计建设,取意日月之光遍照世界,祈福人类健康长寿,共分三层,内设藏医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千尊药师佛殿、古籍藏书阁7个常设展厅,系统展示了藏医学悠久的历史、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厚的临床经验、独特的药理及炮制技艺。

 南馆于2018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外形借鉴藏文传统书籍的概念设计建设,取意文化传承源远流长,体现高原精神生生不息,共分四层,内设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藏族书法、藏族建筑、藏族服饰、藏毯工艺6个常设展厅,以丰富的馆藏文物为支撑,重现了古丝绸之路人文交流下的青海多元文化和青藏高原悠久灿烂的文明,系统展示了精深博远、极具魅力的藏文化体系。最具盛名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长达618米,总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绘有唐卡700多幅,堆绣图案3000多种。历时23年进行策划,并经400余名唐卡工艺美术师耗时4年时间绘制完成,内容涵盖藏民族对宇宙、人类起源的认识及藏族历史、宗教、医学、艺术、民俗等,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图,是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藏族唐卡巨作,被誉为“当代国宝”。


 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每年平均承接200多次政府接待,先后接待了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600多位省部级领导、100多位外国政要和使节,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达450万人次。承办了“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向祖国致敬 为援青礼赞——援青十周年成就展”、“十世班禅大师爱国情怀展”等大型展览。


自2011年起通过馆校共建累计招募645位志愿者,为观众提供义务讲解、咨询服务,参与博物馆公益性活动。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累计开展300多场研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及学术讲座等各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逐步加强博物馆自媒体平台和数字化平台建设。聚焦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积极拓展文物在线服务,利用AR、VR、新媒体等技术,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线上展厅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让社会大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丰富多彩的藏文化盛宴。

博物馆曾荣获多项殊荣,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涉藏外宣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单位、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化保护基地。

暂无内容

2003年11月19日,青海省文化厅批复金诃集团公司,同意成立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2004年8月12日,邓本太副省长主持召开了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建设的专题会议,决定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由生物园区管理委员会和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发扬光大藏医药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充分展示独具特色的传统藏医药文化体系,保护、利用藏医药文化,传播和推广藏医药知识,研究、整理和开发藏医药资源。


2005年4月10日,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土建基础工程正式开工;同年底,主体工程竣工。


2006年9月,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装修、布展完成。


2007年5月1日,经半年多的试运行后,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


2007年11月27日,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08年9月9日,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揭牌仪式在西宁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亲自揭牌。

综述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布局整体建筑坐南朝北,系框架式砖混两层歇山顶仿古建筑,馆舍主体分三层,共有展厅8个;一、二层设有藏医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彩绘大观等六大展厅;负一层建有班智达藏艺展销精品城。主楼一层为民俗文物展厅和文物库房,二层为历史文物展厅、电子监控室和值班室。底层5500平方米,为陈列展厅、卖场、文物库房和办公区;二、三层各为3200平方米,为陈列展览厅:楼顶设有千佛殿,面积为300平方米。各大展厅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通过环境再现、唐卡雕塑、文物展示、高科技模拟等方式和手法,突出特点,各具风格,展示了中国藏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


展厅

藏医史展厅
藏医史展厅通过对藏医药学发展的七个历史时期,28位历代著名藏医药学家的事迹、塑像和名著的介绍,勾勒出藏医药发展的历史轨迹,向人们介绍了作为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藏医药的历史和医药文献。并通过一位位医生和他们对疾病的治疗方法,展示了作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的藏医史绚丽多彩的画卷。


曼唐器械展厅
曼唐器械展厅展出的80幅唐卡,在世界医药学史上亦属罕见。通过这些唐卡和传统藏医使用的180多件外科手术器械,介绍了藏医药学理论及其实践技术。这种独创的、以画卷形式进行医药教学的挂图和1300多年来使用的医疗器械,再现了2000多年前藏医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外科手术。以照片的形式,介绍了数千年前藏医就进行过的穿颅术,不仅显示了藏族先民的聪明和智慧,也充分证明了较高的藏医学外科手术技术。 



古籍文献展厅
古籍文献展厅陈列了藏医药文献中最具代表性的1000多函典籍,还展出了300多部现当代藏医药学书籍和古籍印版。通过古籍印板,《四部医典》、《月王药诊》、《祖先口述》、《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等著名典籍,显示了作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的藏医药学浩瀚的典籍和博大精深、体系完整的藏医药学理论。数百部现当代藏医药学书籍展示了古老的藏医药学理论研究后继有人。 



藏药标本展厅
藏药标本展厅展出有2000多件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其中有利用汞、金、银等原料经特殊工艺炮制而成的、被誉为“甘露精华之王”的“佐太”。还有已收入国家药物基本目录、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等成品药。展厅不但展示了藏药学名著《晶珠本草》中所收载药物中的精品,而且也成了高原生物学的一个展示课堂。一件件标本、一幅幅照片,展现了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中生机勃勃的药物生长环境。


天文历算展厅
天文历算展厅采用沙制时轮坛城、天文历算工具、古籍、唐卡、历代有突出贡献的藏历算学家雕像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再现场景复原和模拟藏族历算的日月星辰运行状况,演示它在藏历推算、天气预报、测定方位等方面作用与推算方法。天文历算学是藏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自然科学,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文献丰富,并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藏族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范围很广,对藏族地区的农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天文历算同藏医药学有着直接关系,藏民族通过长期实践,得出“有算必有药,有药必有算”的辩证说法,如通过掌握外界气候变化、五行运行规律,来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药材的采集、炮制等。


彩绘大观展厅
彩绘大观展厅展出有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并受国家版权保护的《中国藏族彩绘大观》。《中国藏族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画面达1500平方米,上有唐卡700多幅,不同的堆绣图案3000多种,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包括藏族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历史、宗教、医学、文化生活等诸方面,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中国藏族彩绘大观》从策划到完成历时长达27年,由青、藏、甘、川、滇五省区四百多位藏、蒙、土、汉学者、专家、顶尖工艺美术师,采用纯天然绘画颜料,以藏族传统艺术绘画技法绘制而成。


国家一级博物馆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生物产业园区经二路36号,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藏医药业专题博物馆。

2007年5月1日,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馆内藏品类别包括棉质、皮质、石质、纸质、金属等,馆内设有藏医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彩绘大观等六大展厅。截至2019年末,馆内藏品数量达50000件/套,珍贵文物1020件/套。

2018年9月,经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同意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0年12月,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地理位置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生物产业园区经二路36号。


开放时间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开放时间为夏季9:00—18:00,冬季9:00—17:00,节假日不休息。


票价

《彩绘大观》展厅特展门票为60元/人。学生30元/人;老年人10元/人;军人(有警官证者)、残疾人30元/人。其他展馆全部免费。


交通路线

72路、46路、65路(到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站下)

1路、K2路(到新乐花园站下,随后步行110米左右)

馆内收藏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