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辽宁省 沈阳市 大东区
开放时间夏季9:00——17:00(16:30停止入馆);冬季: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重要抗战纪念日除外)
电话024-88331017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地处沈阳东北部,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西靠京哈铁路。
1997年9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开始扩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并由江泽民同志题写了馆名。新馆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开放面积918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
博物馆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幅;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雕塑4尊;油画、国画等20余幅,电脑触摸屏14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2台。并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配备有分区广播、中央空调、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等设施,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辽宁省对台交流基地。
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纪念碑和陈列馆相结合的建筑。始建于1991年5月,于“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当时馆名为"九·一八"事变陈列馆,主体建筑即为如今博物馆标志性建筑残历碑。
1995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进行第一次扩建,1997年9月沈阳市开始对博物馆进行扩建,其后短短三个月内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及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捐款、物资达5000余万元。社会各界及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捐款、捐物人数达366万多人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赴沈阳为扩建工程奠基。
1999年9月18日,新馆落成并对外开放,同时更名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新馆题写了馆名。
2008年1月31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工程竣工重新开放。建设“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总投资达到了1.3亿元。
2021年1月1日起,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起停止对外开放,实施场馆全面陈列改造。历经九个多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于昨日发布公告,将于9月18日13时恢复对外开放,17时30分闭馆(延时一小时),疫情原因当日限流人数1000人次。9月19日开始正常对外开放。近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在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馆内的“九·一八”事变纪念碑,为砖石水泥筑成的空心体,纪念碑从平面上看其形状是一幅巨大的东北地图,前方有一几何形的广场,底座四周为不规则的绿色草坪所围绕,整个建筑高十八米,宽三十米,厚十一米,用混凝土铸成,花岗岩贴面,呈立体台历状,两边对称,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台历的左面刻着“1931年 9月18日”,右面记录着事变的发生过程。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附近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建立的。“九一八”事变博物馆和残历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表达了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永恒主题。
经典藏品
奉天忠灵祠石碑: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在沈阳建立了“日俄奉天大会战纪念碑”和“靖国神社奉天分社忠灵祠、忠灵塔、忠灵碑”,用来埋葬侵华日军在日俄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期间战死者的36400多个将士的遗骨。
滚地笼刑具:这件黑色的铁制滚地笼刑具,就是日伪时期被用于迫害抗日反满志士及广大无辜群众的刑具。它纵66厘米,横200厘米,呈圆柱形,中空,笼内壁镶满锋利的钉刺,钉尖向内,侧面为铁皮盖,可打开。 该刑具原存于沈阳阶级教育展览馆,后由辽宁近现代历史博物馆收藏,1998年,调拨给“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扩建办,1999年9月18日转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收藏。
北野政次使用过的办公桌、椅子、书架:北野政次曾用名北野政藏,日本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这一套桌、椅及书架是当时北野政次在“满洲医科大学”时使用的“办公用品”,是由中国医科大学于1997年捐赠给该馆的。
大刀、长枪等抗日义勇军用的武器:“抗日义勇军使用的武器,大多数是靠缴获日本侵略者的,而其他的都是一些十分落后的枪炮,还有一些大刀、长矛。
本庄繁赏“满洲事变纪念”装甲车模型:装甲车模型为铜质,在模型前沿有“满洲事变纪念”及“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字样;另有一木漆板,上有发动“九·一八”事变时的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签名,及“赏”字等。这套实物再次证明日军策划和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全东北是勿容质疑的。
“豆触子”标本:这件标本是日伪时期的“满洲医科大学”里日本军医少将、教授北野政次用来研究实验所用的仓鼠(俗称豆触子、大眼贼)的标本。北野政次及其助手们,通过仓鼠的身体,来繁殖病原体,再惨无人道的用中国人(少数是苏联、朝鲜人)进行活体实验证明其毒性,再杀死仓鼠制备成疫苗,给日本侵略军免疫。
运尸车:该运尸车长约200厘米,高约120厘米,铁制,有3只车轮。这种运尸车,是日本侵略者用来运送被他们残酷的盘剥压榨,苦力折磨和残暴的肉体刑罚而悲惨死去的无数中国人尸体的工具。
战犯用的碗、碟:抗战胜利后,一批侵华日军及汉奸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在人民的正义审判下,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其犯罪事实,这几件瓷碗、碟都是当年关押在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战犯们使用过的碟碗。
拐杖刀:俗称“二人夺”,长约90厘米。表面上看呈拐杖型,木质。但实际上,其前面是可以断开的,拔出外鞘,里面是一个刺刀。这是抗日斗争初期,东满游击队和当地群众用来对付敌人的秘密武器。是当时很流行很实用的武器。
车向忱用过的手提兜:车向忱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在东北十四年沧陷时期积极参加和组织抗日救国运动,并创办了许多平民学校。这件遗物是车向忱生前用过的;其中在手提兜正面绣有“收复东北失地”字样,背面写有“还我河山”字样。
细菌弹:这种细菌弹是日军的细菌部队――七三一部队第一任部队长石井四郎亲自设计的细菌武器,又称“石井式”细菌弹。细菌弹为陶制,弹壳外部设有引爆线,在外面引爆以避免高温而杀死弹内的生物菌。这种细菌弹大批生产,但没进行大量应用。
东北竞存中学校旗:这面校旗,虽然多处损破,但这面旗帜是人民宣传和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的光辉旗帜。
“旅顺纪念”银碟:这两件银碟(渡银)是日本政府为宣扬日俄战争武功特制的纪念品。碟直径约为10厘米,碟中图景为:“水师营会见所”“表忠塔”“闭塞队纪念碑”“尔灵山纪念碑”,“东鸡冠山壮堡垒”。在周缘四景间有篆字体“旅顺纪念”四字。
日“造兵报恩”碑碑阴铭文铜板:铜板原镶于主体碑――“造兵报恩”碑后,碑主体现已不见。铜碑是1997由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捐赠给本馆。铜碑高110厘米,宽51厘米,厚0.5厘米;上有铸造碑文(日文),碑文记载了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时,侵占张作霖创办的“东三省兵工厂”即“沈阳兵工厂”及以后对兵工厂的“改造”、沿革情况。
给抗联战士送粮用的木盆:这件木盆长63厘米,宽44厘米, 高13厘米,是用一段破开的圆木,在中部用凿子凿成。木盆原存于延边博物馆,是1998年在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乡新屯子征集到的。这种形质的木盆是当时当地经常使用的器具。
炭化月饼、手镯、烟嘴、子弹头等:这几块残留下的月饼(已经炭化了)其花纹还清晰可见。这些实物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遗留下来的。1932年农历八月十六,即中秋节的第二天,抚顺市平顶山附近的人们过完中秋节后,还有几块月饼没舍得吃完。然而,就在这一天,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平顶山惨案”,3000多人被血腥屠杀,然后放火烧毁罪证。月饼、手镯、手表、烟嘴、银元等等都是被害群众遗留下的,而子弹头、子弹夹等就夹杂在死难群众的尸骨中。
珍贵史料
左秀海狱中书鉴:左秀海,在“九·一八”事变前后任丹东市(当时叫安东)凤城县职业中学校长兼农业实习所所长。1936年腊月,日寇发动了“安东教育事件”,至1937年春,共逮捕了各地爱国人士300余人(绝大多数都是教育界人士)。并对这些爱国人士用尽了酷刑。左秀海就是其中被捕的一位。面对敌人的非法审问,左秀海挺刑不屈,厉色指责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在1937年旧历正月二十二日,与其余6位战友被日寇杀害。这份书鉴就是左秀海在狱中写下的。
日军进攻北大营原版照片:2008年9月18日,在“九一八”事变爆发77周年之际,沈阳收藏家詹洪阁将在哈尔滨收集来的7张见证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炮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的珍贵原版老照片捐赠给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参观须知
1、参观者凭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军官证、士兵证、残疾人证、老年证、离休证、退休证、护照等有效证件参观。无有效证件者谢绝入内。
2、为保证观众安全有序地参观,实行团体参观预约制度:旅行社、学校、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团体须提前预约。对观众流实行调控和引导。
3、由于本馆接待容量有限,为保证观众的安全,当展厅人流量饱和时,采取分期分批限量参观的措施,请观众自觉予以配合。
4、为维护庄严肃穆的氛围和文明整洁的参观环境,各种车辆不得入馆(残疾人手推车和婴儿车除外),小商小贩、衣冠不整者(如赤足、裸背)、精神病患者、携带宠物或危险品者、乞讨者、醉酒者等谢绝入馆。
5、未经批准,禁止在展厅内摄影摄像。
6、行动不便者及1.2米以下的儿童,须在成人陪同下方可入馆。
7、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在馆内张贴标语、横幅,举办任何形式的集会、广告或宣传活动。
交通信息
乘坐公交163路、212路、253路、298路、299路、325路、328路、399路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站下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