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
1951年1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三十周年,中共遵义地委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建设筹备委员会”,1954年8月调查落实了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会址是遵义老城柏辉章私宅。1955年10月,遵义会议会址正式对外开放。1958年11月,遵义会议参加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等参观遵义会议会址。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遵义会议会址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11月,毛泽东主席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1983年12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将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进行保护。1984年11月,邓小平为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题写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的匾牌。
1951年1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三十周年,中共遵义地委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建设筹备委员会”,着手遵义会议相关历史文物资料的调查征集工作。
1954年8月,初步调查落实了遵义会议召开的地址是遵义老城柏辉章私宅。
1955年1月,根据文化部的决定,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筹备处”,最初编制为馆员4人。
1955年2月,经贵州省文化局批复,成立遵义会议纪念馆,由长征时担任红三军团四师侦察参谋、十二团作战参谋、后因在娄山关战役中负伤流落遵义的老红军孔宪权兼任第一任馆长。
1955年10月1日,筹展工作基本就绪,会址开始半开放,一边供有关领导审查,一边接待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参观。
1956年,遵义会议纪念馆连续三年派出专业人员爬山涉水,沿着红军长征在贵州的路线,用10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44个县(市)及川南、滇东北5县的征集采访任务,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路线和战斗情况的资料。
1957年7月,遵义会议会址正式对外开放,工作人员包括通讯、勤杂共为10人,下设总务组、群工组、征保组、研究组。
1958年,开始动工修建邓萍墓,次年建成。
1958年11月,遵义会议参会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遵义会议参会者、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最后确认了遵义会议会址的位置,并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史料信息。
1964年2月,遵义会议会址进行全面大维修,在保证外形恢复原状的原则下,采取整体脱落、原状安装、重新修复的方法,对会址内陈列重新进行了布置。并根据调查材料,在会址楼下复原陈列了作战室、参谋人员住室、警卫班室。在跨院,复原陈列了朱德、周恩来住室及警卫班室。同时,把会址东侧原房主晒酱台旁的小楼,恢复为电台室和电台工作人员住室。
1964年11月,毛泽东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为革命纪念地唯一的题词。
1978年, 国家文物局拨专款进行了彻底维修,在严格保持原貌的情况下, 改砖木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84年,又拨专款维修了天主堂学堂,作遵义会议陈列馆,是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
1979年10月,张爱萍为邓萍撰写了墓志铭。
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遵义会议纪念馆管理。
1983年12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将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进行保护。
1984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对天主堂内的学堂部分及周围环境,进行了全面彻底的维修。
1984年11月,邓小平为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题写了匾牌,为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题写了“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1991年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为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题写“青松堂”。
1999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和李德、秦邦宪(博古)住处旧址原样修复。
2000年1月15日,遵义会议纪念馆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李德、秦邦宪(博古)住处旧址进行复原陈列对外开放。
2001年,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较彻底整治,拓展了保护范围,增设了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雕塑像和毛泽东像章陈列展。
2004年,纪念馆新建了遵义会议陈列馆,并重新布置了陈列。
2004年,遵义会议纪念馆在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邓萍墓的右后侧新建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牺牲的1338名烈士英名,分由28块碑连成一体组成的英烈墙。
2004年,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易地原样修复,复原陈列刘伯承、陈云住室,室内按原样陈列。2005年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遵义会议纪念馆对会址进行了大型全面维修,对会议房顶进行瓦面修补;木构架等木质部件朽损部分进行替换;天花板漏雨部位重新修补刷浆;门窗地面等变形损坏部位进行修缮替换,对已经产生硝化、风化的墙体进行拆补,并对建筑进行防虫防腐处理。
2013年,遵义会议陈列馆改扩建工程动工建设。
综述
遵义会议纪念馆管理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遵义会议期间李德秦邦宪(博古)住处旧址、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住处、红军干部大会会场、遵义会议陈列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等纪念建筑,总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457平方米,展室面积6083平方米。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子尹路96号,会址房屋原为国民党军第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筑物由主楼和跨院两部分组成。主整栋主楼道面阔25.19米,通进深17.01米,通高12米,占地面积528平方米,建筑面积428.48平方米。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二楼(一楼作战室的楼上),是一间长方形的房间,面积27平方米。墙上有挂钟和两个壁柜,壁柜上有一面穿衣镜。屋子正中是长方桌,四周围有一圈木边藤心折叠靠背椅,桌下有一只古老的木炭火盆。
遵义会议期间,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总参谋长刘伯承住二楼,彭德怀、杨尚昆、刘少奇、李卓然等住一楼,总司令部一局作战室设在一楼。会址主楼各室的墙壁上有许多墨写的红军标语,大多是红军再占遵义时,驻扎在楼内的红三军团战士写的。红军离开遵义后,泥水工人用石灰加以覆盖,使这些标语得以保存。解放后,经过清理,字迹还清晰,经恢复原状后,镶嵌在各室原位上。跨院在主楼的南面,是柏辉章未建主楼前的老屋。遵义会议期间,红军总司令部的警卫人员、机要人员在这里办公和住宿。红军总司令部与一、三、五、九军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江西苏区中共分局的往来无线电在这里发出接收。
跨院是黔北民居四合院风格的建筑,坐东向西,由东屋、北屋、南屋、西屋四部分组成,建筑面积334平方米。东屋是跨院的主屋,面阔五间,深四间遵义会议期间,总司令部机要科办公室和科长毛庭芳住室在这里。北屋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二屋,小明间与主楼(会址)天井相通。南屋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二屋。遵义会议期间,机要科工作人员住此屋。西屋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屋。遵义会议期间,机要科工作人员住此屋。主楼和跨院之间伸出一船形的楼房,原是柏家制作酱料及收晒豆子的晒房,遵义会议期间是红军总司令部厨房。一局事务长姚国民、警卫班长潘开文等住厨房楼上。以上展室长期以来作为原状陈列,向观众开放。
遵义会议陈列馆
遵义会议陈列馆为仿遵义20世纪30年代民居特色的二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9054平方米,其中地上15198平方米,地下3856平方米,建有步行道1200米,采用室内空间布局、平面展示、模型展示、实物展示、多媒体展示、灯光设计辅助等手段。展陈内容以长征为主线,以编年带专题,“以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战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遵义会议,光辉永存”等五个部分突出遵义会议的主题及红军长征转战贵州的史迹。利用现有资料和技术,采用油画、雕塑、展板、影像等多种形式,运用三维等身成像、多媒体半景画、电子触摸书籍等先进展陈技术手段进行展示展览。遵义会议陈列馆展示展出文物、资料1551件,其中原物726件,复制品667件,仿制品158件,展线总长1200多米。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位于遵义老城杨柳街28号,与遵义会议会址毗邻。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实际上是一个天主教堂,这个天主教堂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由法国传教士沙布尔兴建,主要建筑有经堂和学堂两部分,整个旧址长105米,宽129.1米,占地面积13555平方米,四周修有围墙。
经堂(即干部大会会场)整组建筑,系“罗马式”建筑。它的两侧是一排排圆拱的雕花窗棂,镶着五颜六色的玻璃。其房屋结构为中国式空斗墙包木柱,罗马式伞形顶,面积385.2平方米,高约7米,堂中两侧八根圆木柱,外顶正中竖立一个红十字架,有壁画、雕塑。学堂在经堂南侧,是一组庭院式平房建筑,瓦木结构,该建筑原设天主教堂男学堂等。中央红军攻占遵义期间,红军总政治部机关即设在这里。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位于遵义市老城杨柳街中段(遵义会议纪念馆后面),与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隔街相对,原系国民党黔军副师长周吉善的公馆,占地面积863平方米,建筑面积817平方米。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六团占领遵义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即决定成立遵义警备司令部,由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兼任司令员,军委纵队(由突围转移初期的军委第一野战纵队、第二野战纵队合编)政治委员陈云兼任政治委员。遵义警备司令部驻遵义老城杨柳街黔军副师长周吉善的私宅。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的成立,对确保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对以遵义为中心的苏区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位于遵义市老城杨柳街,距遵义会议陈列馆约30米,旧址原为国民革命军第25军黔军副军长犹国才的私宅。建于20世纪20年代,坡屋顶、小青瓦、穿斗屋架,具有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特点。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占地面积1155平方米。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和中央没收征发委员会驻此开展活动。中央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林伯渠,中央没收征发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中央没收征发委员会组长钱之光,中央纵队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李井泉住一楼中屋两侧,两侧厢房为工作人员办公室和住室。
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故居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遵义后,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在新城古寺巷(又名穆家庙,解放后更名中山北路一巷,1966年改名幸福巷)国民党黔军旅长易少荃的私宅里。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9日至19日,张闻天、王稼样长征途中在此滞留。
此房坐北朝南,背靠桃源山东麓,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外表呈青灰色,其格局与遵义会议会址大体相仿,通面阔15米,通进深9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楼房基础高出地面约1米,大门正中是五级半圆形踏梯。歇山式屋顶,青瓦覆盖,前面坡开一“老虎窗”。楼的上下都有回廊环绕,廊柱顶塑有花卉、鸟兽形象。整幢楼房均置拱形鸳鸯窗,彩色玻璃。毛泽东住在楼上左前间,室内陈设有钢床、圆形靠背椅、茶几、军用电话机、红漆九抽桌,桌上置马灯、军用地图、方形铜墨盒、楠竹笔筒、毛笔、红蓝铅笔、信笺及三磅热水瓶,白色搪瓷茶缸等物,桌下有木架火盒,桌旁放着一对铁皮公文箱,以及其他生活用具等。张闻天住楼下左前室。王稼祥住楼上右前室。各展室均作原状陈列。
秦邦宪(博古)、李德住处
李德、秦邦宪(博古)住处旧址位于遵义市老城杨柳街中段、遵义会议会址的后大门。原为黔军第七师副师长侯之王圭私宅。修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为木结构的前后两进、四榀三间、上下两层的走马转角楼。整幢建筑占地704.04平方米,建筑面积541平方米。遵义会议期间,李德住前楼二楼通间,博古住后楼一楼北侧一间,李德的翻译伍修权住后楼二楼靠北侧一间。
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住处
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住处位于遵义市老城红军街,旧址原为遵义文人傅梦秋私宅,抗战期间浙大西迁遵义时,校长竺可桢曾居住于此。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潘汉年、黄镇等住于此。邓小平住处为异地原样修复,陈列展示邓小平住室、潘汉年住室、黄镇住室以及纪念小平诞辰百年书画展、邓小平在遵义会议前后等辅助展览。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遵义市城区湘江河畔凤凰山南麓小龙山上。红军烈士陵园建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将军墓、红军坟、钟伟剑烈士、邓萍牺牲时的雕塑、红军女卫生员铜像以及红军长征在遵义牺牲的烈士纪念碑。
红军烈士陵园建有红军烈士纪念碑。整个碑高30米,下宽6米见方,顶部宽2米见方。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圆环外壁镶着28颗闪光的星,象征着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圆环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头像用紫色花岗石雕凿而成,东南侧为老红军形象,西南侧是青年红军形象,东北侧是赤卫队员形象,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寓意红军威震四方。
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是“邓萍烈士之墓”。邓萍烈士的遗骸,是1951年夏在中央军委和彭德怀同志的关怀下,经党政和各界人士的努力,才找到的。墓地在陵园平台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侧室及其延伸段和花圈组成。墓身均用红砂石料扣砌,通宽32.55米,正墓室高于侧室,呈“凸”字形,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在邓萍墓西面处,有一座红军卫生员墓,称为红军坟。坟四周以青砂石砌成墓裙,坟前竖立一块青石墓碑,碑座上的石碑高约3米,碑座上的石碑高2.03米,宽0.83米,厚0.19米,正面阴刻“红军坟”三个红色大字,背面阴刻楷书《红军坟简介》,红军坟下边,塑立着一座高4.5米以红军女卫生员正在给干人儿子喂药的铜像,铜像于1990年7月建成。邓萍墓东边,是一座表现邓萍中弹倒在张爱萍身上的半身雕塑像,塑像墓座上刻有简单的文字说明。陵园西边的“青松堂”里,安放着几十位无名红军烈士的骨灰盒。陵园内的“翠柏园”里陈列着邓萍、钟伟剑两位烈士的生平事迹。
截至2008年11月28日,遵义会议纪念馆馆内藏品1551件。其中原物726件,复制品667件,仿制品158件。 [2] 截至2019年5月14日,遵义会议纪念馆新征集到2000多件革命文物及历史资料,纪念馆收藏的革命文物中,有11件国家一级文物及30件国家二、三级文物。
部分国家一级文物
遵义会议会议室挂钟位于会议室东壁墙上,长50厘米,宽22厘米,厚11厘米,为一架自鸣木壳机械摆钟,刻度为罗马数字,钟顶饰有变形植物图案木雕,底部系倒梯形木座,钟面有玻璃门,门的四周为木质雕花边框。钟已不运行,时针、分针和钟摆已不存在。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部特务连印章,高2.5厘米,直径5.6厘米,为梨木质圆形,印体较矮,完整无损。印文篆书体阳文,文字规范清晰。全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部特务连”十七个字。
遵义会议会议桌为长方形木桌,长200厘米,宽100厘米,高80厘米,土漆板栗色,桌面边沿呈鱼背形,桌子侧边四周为宽15.8厘米的薄木板边框,边框与桌腿连接处车成方宝瓶式装饰。木桌保存完整无损,漆色略褪。
中国工农红军遵绥湄游击队政治委员王有发私章,高2.6厘米,长1.3厘米,宽1.1厘米,木质,长方体型,印面下半部刻横排楷书“王有发”,上半部刻半个五角星和若干光芒线。
红军没收征发委员会通行证,长11.2厘米,宽5厘米,纸质,墨笔书写“步哨同志:兹有袁国钦前往城内,请通行。 没委 华”十九字,行书,左下角残缺,有红色椭圆形印章,印鉴模糊。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一十八师五十四团军旗,长94厘米,宽96厘米,用正方形鲜艳的大红色有葡萄串暗纹的丝绸制作,旗面中心有用白布剪贴的镰刀斧头图案,右上角还有用白布剪贴的一颗五角星,缝合的针脚比较均匀,是用缝纫机缝制。旗面三方边沿有大红色丝绦流苏,另一方边沿缝有宽2厘米的白布旗杆套,紧连旗杆套处有一条长94厘米,宽2厘米的白布条,上书“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一十八师五十四团”十八个字,楷书。旗面破裂多处,并有少量的油污渍和小墨点。
侗族群众杨和钧诗稿是用白皮纸装订的草本,长25.2厘米,宽13.9厘米,厚0.2厘米,共30页。封面与封底略有残破。封面写有“民国廿年嵗次辛未孟秋月 置 弘农氏抄录 写信草本”字样。杨和钧的诗稿原是家庭日常账本,诗句写在第9至12页,有《板壁上的指南》、《苦》、《感恸七绝词一首》、《奠祭》、《清明》、《无价之宝》、《再见》、《悼之》等十首诗,共362个字,其余部分均为日常账目。
遵义会议纪念馆位于遵义市老城子尹路96号,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以遵义会议会址建筑为依托的纪念性博物馆。1955年10月对外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1961年3月,遵义会议会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底,毛泽东主席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题字;1993年、1995年、1996年、1997年,遵义会议纪念馆多次被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宣部授予“全国第一批十个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光荣称号;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16日,列入国家文物局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0年5月,2011年12月分别获得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授予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 201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评为 “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2018年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第一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这里是全国人民进行党史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之一。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后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免费开放公告
根据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二次党代会、市委五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宣传遵义会议精神、红军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纪念馆将认真做好免费开放工作,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免费开放对象:社会全体公众;14岁以下未成年人必须由成年人陪护或组织参观。
免费开放时间:每天:8:30一17:00(16:30停止入馆)
免费开放范围:按照文件规定,对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遵义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博古李德住处、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住处、红军总政政治部地方工作部旧址、陈云与遵义会议图片展以及遵义会议参加者专题展览等下辖的十二个纪念点全面进行免费开放。
免费开放方式:
1.为确保观众参观质量、环境秩序和文物安全,实行“免费不免票”的参观方式。观众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驾驶执照、军人证件、带照片的医疗保障卡、有效工作证件等)到领票处按序领取免费参观券进入参观;
2.特殊群体(残疾人、军人、70岁以上老人、外籍人士)可凭有效证件在入口处登记进入;单位团体提前开具介绍信到游客服务中心联系登记后参观;旅行团队在参观当日由导游人员到游客服务中心或领票处统一办理领票手续。
3.未成年人由监护人陪同,监护人凭有效身份证件领取门票后陪同参观(未成年人不需要领取参观券);学生团体由学校开具介绍信与馆办公室或游客服务中心联系后,由学校统一组织通过学生团体参观通道进馆参观。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
票务电话:0851—28257409
游客服务中心电话:0851-28229870
监督电话:12345
交通线路:遵义会议会址公交站途径公交车:2路内环、2路外环、2路循环线、4路、6路环线、6路循环线、7路、9路、18路、21路、25路。
参观须知
01.我馆实行全年免费开放。开放时间:8:30---17:00(16:30停止入馆)
02.请自觉接受安检,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等物品以及鲜活物品、宠物进入展馆。
03.遵守参观秩序,请从会址正门进,陈列馆后门出,保持场馆安静。注意提示标志,不得大声喧哗、随意进出。
04.衣冠不整者谢绝入馆;未成年人或行动不便的人须有亲友陪同参观。
05.参观时请保持场馆清洁,严禁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
06.爱护文物。请勿触摸文物及展品,如有损毁建筑、设施、文物等,本馆有权要求损坏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作出相应赔偿。
07.做文明观众,文明环境靠大家共同营造。
08.如果您在参观中遇到紧急情况,请与我馆工作人员联系。
09.注意参观安全。家长照看、带好小孩,禁止追逐打闹、推搡拥挤,严禁攀爬建筑、设施,翻越围栏、护栏等,如造成伤亡,后果自负。
10.注意乘坐电梯安全。严格遵守乘坐电梯、自动扶梯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严禁攀爬、翻越自动扶梯,如造成伤亡,后果自负
11.服从管理,如需帮助,请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