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 >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0 0

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武侯区

开放时间开馆09:00 停止售票17:00 闭馆18:00

电话028-85552397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

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的祠庙所在。它是以刘备陵寝所在地(惠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南齐高帝萧道成(479-482年在位)诏令刺史傅琰修立先主祠,位置在惠陵东,应是今汉昭烈庙的前身。惠陵旁纪念诸葛亮的专祠——武侯祠大约建于南北朝时期。武侯祠位于惠陵东偏南、汉昭烈庙西偏南,三者呈倒品字形,各自分立,自成一体。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蜀献王朱椿主张“君臣宜一体”,废弃惠陵旁的武侯祠,重修汉昭烈庙,将诸葛亮的塑像塑入汉昭烈庙内,实现“一祠同祀君臣”的格局。此后,武侯祠这一名称不再专指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而是将惠陵、汉昭烈庙等区域囊括进来,统称“武侯祠”。清康熙十至十一年(1671~1672年),四川按察使宋可发主持重建武侯祠,形成了前(刘备殿)后(诸葛亮殿)两殿并立,前殿如朝廷礼、后殿如家庭礼的君臣合祀格局,直到今日。


成都武侯祠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组成的三国历史遗迹区,川军抗战将领刘湘陵园为主体的西区和体现川西民风民俗的锦里民俗区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英雄的君臣合祀祠庙,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牌“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暂无内容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与蜀国皇帝刘备的陵墓和庙宇毗邻。


唐代,武侯祠景区快速扩大影响,很快成为全国闻名的名胜古迹。


宋明时期,武侯祠景区调整两次,外延拓展一次。庆历(1041-1048)年间,武侯祠景区发生了南北朝以来的第一次大变。当时蒋堂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他在修建铜壶阁时,因木材不够用,中途临时决定砍伐蜀先主惠陵陵园和江渎祠中的柏树,又因"不能保有土宇",下令撤毁刘禅祠,将其材料它用。


明代初年,惠陵、刘禅祠、武侯祠三者合而为一,称昭烈庙。


明末,祠庙毁于兵燹。


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祠庙废墟上重建。


1961年,武侯祠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3年9月14日,成立武侯祠文物保管所。


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2003年12月,原南郊公园合并为武侯祠西区。


2004年10月,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斥资复建“锦里”古街正式对外开放。


2008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9年4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的西南旅游景区联盟,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立。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五十六亩(37000平方米),祠内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严谨,庄严肃穆。成都武侯祠主体建筑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侯祠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西侧是刘备陵园及其建筑。二门至刘备殿与东西殿、过厅至诸葛亮殿与东西两厢房,形成两组四合建筑结构。轴线建筑两侧配有园林景点和附属建筑。 跨进汉昭烈庙,从大门到二门之间可见六通石碑耸立一道路。


文物区

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部分组成,祠庙现存主体建筑(除惠陵)均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近年迁建的三义庙和新建的结义楼,共七重。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后(历)代碑刻50余通,匾额、楹联70多块,尤以唐“三绝碑”、清“攻心”联最为著名。 



西区

2003年12月,原南郊公园合并为武侯祠西区。南郊公园原系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墓园。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轴线纵贯南北,石牌坊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堂、墓室等,布局严谨、雄浑庄重,是西南地区惟一北方陵园建筑群。



锦里
现紧邻武侯祠的“锦里”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斥资复建,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作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



景点


三绝碑

"三绝碑"──“汉丞相诸葛亮武侯祠堂碑”。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由唐朝著名的大政治家、当朝宰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勒石上碑。"三绝碑"之称始于明朝弘治十年(1497年),当时的四川巡按华荣在碑上题跋:“人因文而显,文因字而显,然则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本与垂宇不朽也”,赞美诸葛亮的功德与裴文柳书并称“三绝”;清道光九年(1829年)华阳举人潘时彬在纂修 《昭烈忠侯陵庙志》 时又对“三绝”提出新的见解:将文章,书法,镌刻都出自名家誉为"三绝"。 





刘备殿

在武侯祠的所有建筑中,刘备殿最高,建筑也最为雄伟壮丽。刘备殿高大宏敞,正中供奉着3米高的蜀汉皇帝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诸多子孙中只有城破死节的皇孙北地王刘堪左侧配祀。据说建庙之初原有“阿斗”刘禅配祀,但在宋、明二代被毁,原因就在于刘禅昏庸无能,破国降晋后竟又“乐不思蜀”,远不如“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北地王刘堪深得民心。刘备殿的东偏殿供奉着夜读春秋的大将关羽,身后是手把青龙偃月刀的周仓和关羽的义子关平,西偏殿供奉着张飞,身后是张苞等人。显然这是“桃园结义”定下的名分──同是五虎上将的赵子龙、马孟起和黄汉升却只有在过厅内尽人臣之礼了。刘备殿后即是过厅,两廊各有清代民间艺人制作的真人大小的塑像14尊,塑像前都有一块小石碑,镌刻着功臣的生平传略。


诸葛亮殿

诸葛亮殿的东西厢是书屋、客室,钟楼、鼓楼峙立大殿二角。诸葛亮殿内供祀着诸葛亮的贴金泥塑坐像,左侧是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右侧是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塑像前有铜鼓三面,铸于公元六世纪之前,传说是南征夷蛮时所用。大殿后壁嵌有许多石刻,东壁是当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诸葛亮 《隆中对》 ,表达的是“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壮志雄心;西壁则是宋代名将、“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所书的诸葛亮 《出师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句传诵千古,忠诚执着的浩然正气气贯长虹。殿内外匾对甚多,都是对诸葛亮的讴歌和追思。


刘备墓

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八月,葬惠陵”。据 《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名刘备墓称“惠陵”。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 木牌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陵前有规模较小的神道为清代所建。惠陵与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样亦为 坐北朝南,紧邻在汉昭烈庙与武侯祠西侧。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成都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的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武侯祠还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刻石。


南郊公园

2003年12月,原成都市南郊公园合并为武侯祠园林区。南郊公园原系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墓园。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轴线纵贯南北,石牌坊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堂、墓室等,是西南地区惟一一座北方陵园建筑群。



锦里古街

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作为武侯祠博物馆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三义庙

三义庙现,初名三义祠,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毁,乾隆四十九年(1787)重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曾全面修葺。所见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面积569㎡,四造五殿,规模宏大。后渐坍圮,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1981年被公布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因城建需要三义庙由提督街迁建到武侯祠内。



三绝碑

本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在武侯祠大门至二门之间的东侧碑亭中。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刻建。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石工鲁建镌刻。裴文、柳书、鲁刻,三者俱佳,所以后世誉为三绝碑。一说三绝指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柳公绰的书法。碑阳、碑阴、碑侧遍刻唐、宋、明、清时代的题诗、题名、跋语。

截至2010年10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6074件,包括字画、拓片、铜器、陶器、钱币、线装书、名人手稿、图书资料、遗迹照片等。其中关于诸葛亮和三国的拓片字画和研究资料最为丰富。


部分藏品


诸葛亮(181一234)字孔明,琅邪阳都(山东沂南)人。受刘备三顾,献身辅佐,联吴抗曹,治国安民,南征北战,为贤相典范。234年病逝于伐魏前线,葬陕西勉县定军山。谥忠武侯。塑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



东汉灰陶说书俑,此展品为东汉陶器,臀部蹲坐于圆形垫上,额头四道皱纹,面带笑容,神态夸张灵动。现收藏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明云纹双云耳三足铁鼎,此展品为明代铁器,鼓腹,肩上两侧各附一祥云状竖耳,与器口有连接,并高于器口,下附三兽足。现收藏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程十发诸葛武侯造像图,此展品为现代书画,设色,画诸葛亮侧身而立,手持书卷状。现收藏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清代碑刻

2022年6月28日,在诸葛亮殿中新发现8通清代碑刻。碑文内容多样,含时四川主政官员题记、乾隆朝状元书《出师表》、武侯祠祭祀活动记录、文人墨客访谒留书画等。碑刻的年代最早为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距今350年;最晚为1821年(清道光元年),距今201年。全部碑刻前后跨度150年。其中5通碑刻在清道光年间纂修的武侯祠历史专志《昭烈忠武陵庙志》中有所记载,本次发现与其相互印证;另3通碑刻未见记载,是对武侯祠历史的重要补充。此次的发现,在国内历史建筑博物馆中当属凤毛麟角、百年不遇。



《眼底江山》碑

本次新发现的《眼底江山》碑,其作者是时任四川按察使宋可发,1672年奠定武候祠今日建筑格局的大规模修缮工程便由他发起主持。此碑为武侯祠现存其唯一真迹,可谓跨越350年的时空对话。当时的四川战火甫定、百废待兴、人心思安,宋可发以重修武候祠为契机,凝聚共同价值,唤醒善谋图强的意志。“胸中宇宙自然景,眼底江山不尽诗”,尺方一碑,足见天府文化乐观包容、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再捐祭产碑记》

此次新发现的《再捐祭产碑记》再现了乾隆盛世武侯祠祭祀活动的壮观景象。“庙貌巍峨,士庶咸集””,人们为“景仰宗臣,斯文同光”之心意,沐“功盖当时,泽流后世〞之荣光。碑文记载了数十人的捐款名单,五湖四海的民众为焕新宗庙、赓续文脉而慷慨解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百旬不休、驰而不息。



《前、后出师表》碑

此次发现的《前、后出师表》碑,是由清乾隆五十五年即1790年的状元,著名诗人、藏书家石韫玉所书写。他的学生聂铣敏入川任职后,石韫玉寄来手稿,聂铣敏为其立碑于此。据可查到的资料表明,石韫玉对诸葛亮推崇备至,景仰诸葛武侯的品德和气节,以重书二表来表达敬意。因此这块碑的书法煌然端庄,色正芒寒,大有“与斯文同光”之意蕴。
武侯祠诸葛亮殿北面墙壁,一面看似斑驳朴素的庙墙,因所处正殿正位,素来为人所重。加上本次的新发现,该墙体内共有25通碑刻,年代上至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下到1930年(民国十九年)。历代的社会贤达、文人墨客在此咏史抒怀,感念革故鼎新的时代,倾诉鞠躬尽瘁之衷肠,让一面庙墙成为数百年来文化遗产守护传承者们的精神丰碑,三国文化赋予中华民族忠勇、智慧、守正、创新的坚强底色和无穷意蕴。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Wu Hou Shrine of Chengdu)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全馆占地3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成都武侯祠是西晋末年为纪念诸葛亮而建;初与蜀国先主刘备的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于昭烈庙,故大门横额书“汉昭烈庙”;后来祭祀诸葛亮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1961年,博物馆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它是中国唯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2020年3月,为感谢全国医护人员的坚守奉献,博物馆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实行年内免费。

开放时间


开馆09:00 停止售票17:00 闭馆18:00

门票价格


全价门票:50元/张 半价门票:25元/张 年票:100元/张

半价优惠范围


对6周岁以上(不含6周岁)-18周岁以下(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证件(身份证、户口本、学生证、学信网在籍证明)享受半价优惠。

免费范围


(1)离休人员、残疾人凭有效证件换取免费票(其中离休人员、一级和二级残疾者允许一名陪护人员免费)。

(2)公安干警、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含在职、退休、残疾) 和消防救援院校学员凭有效证件换取免费票。

(3)革命烈属凭革命烈属证换取免费票。

(4)本市老年人持老年优待证换取免费票。

(5)年满60 周岁(含)以上的老年人直接刷身份证原件即可入馆。

(6)6周岁及以下或身高 1.3 米及以下的儿童免费(儿童入馆参观须由监护人陪同入馆,监护人不享受免费)。

(7)大中小学生(15人及以上)集体组织凭学院(校)正规介绍信和经办人(教师)工作证实行现场预约接待。

(8)特级教师凭成都市教育局发的《特级教师(校长)》荣誉证者换取免费票。


免票观众注意事项:

(1)免费票仅限本人使用,一人一天只能换取一次免费票,免费票当日使用,概不退换,逾期作废。

(2)免费票仅限本人入馆参观使用,不能转赠或借与他人使用,非本人使用的免费票将视为废票。

(3)免票观众入馆前,须凭有效证件到游客服务中心换取免费票后方可入馆参观。

(4)免票入馆时,观众持免费票和有效证件至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文物区正大门处验证验票入馆。

大中小学生集体免费参观预约


全日制大中小学生(15人及以上)集体组织来馆参观,实行现场预约接待,以便统一安排。成教生、研究生、博士生不在此列。

预约登记时间:每周星期一、星期二(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预约具体参观时间(参观时间为每周星期一、星期二)。

预约时凭学院(校)正规介绍信、经办人的工作证或学生证办理手续。预约时需确认参观时间和人数,逾时预约自动失效,实际到达人数超过预约人数,超出的部分需购票。

参观时需出示预约时开具的接待学生集体参观通知单和学生证。组织方负责维护学生秩序,学生在检票处列队集体进馆,便于我馆工作人员核对人数。进馆后,爱护文物古迹,保持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注意安全,不要高声喧哗、服从带队老师和工作人员的指挥。

如遇特殊情况另行通知,解释权归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所有。

票务电话:028-85535951

温馨提示:

1、符合免票范围的观众,凭有效证件到游客中心内领取免费门票。

2、咨询电话:028-85535951(票务部)
团队票咨询电话:028-85557729(游客中心)
投诉电话:028-85552397(办公室)
求援电话:028-85550322(保卫部)

3、入馆观众需进行防疫健康码核验、体温测量,参观全程请佩戴口罩。


交通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内,靠近市中心,交通便捷。


成都市内可以乘坐1路、10路、57路、82路、301路、334路、335路、503路、521路、901路、904路公交到达。

馆内收藏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