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市 东城区
开放时间
电话
地址
站在屏幕前,挥动手臂能一秒穿越到展厅看展?一镜式穿越 17 座城市,尽揽大运河沿线城市风光?……9 月 1 日,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 " 博博会 ")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全国 437 家博物馆、208 家企业相约而来。
本届 " 博博会 " 有些什么亮点?现代快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人气】
一天打卡数十个博物馆
" 博博会 " 上,给 " 博博会护照 " 盖章忙。
本届 " 博博会 ",来逛展的观众都可以领一本 " 博博会护照 "。观众拿着这本护照,到各家博物馆看展的同时,排队盖章也成了一道风景。
△故宫博物院展区
在故宫博物院展区,观众可以通过全景故宫、数字多宝阁、数字文物库、故宫名画记、故宫展览等展项,以可视化、动态化、立体化的方式," 远程 " 实现故宫深度游。
△数字多宝阁
在南京博物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区,"5G 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 " 通过 5 屏环绕、裸眼 3D,一镜穿越大运河沿线 17 座城市,沉浸式体验让观众尽情领略运河之美。
△ 5G 大运河
青瓷器、古琴、宋代点茶技艺、斗茶、香道 …… 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区,这些古朴雅致的宋代元素,将宋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 好像一天之内真的打卡了这么多家博物馆!"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江西省博物馆展区入口处,等待排队的人群中,两位结伴而来的观众饶有兴致地数着自己 " 博博会护照 " 上的印章数量,分享着此行的收获。
而为了满足观众们的仪式感,江西省博物馆一口气准备了 8 个不同样式的印章,供观众选择。
【上新】
物产 + 文物,南博捧出 " 蟹 " 逢知己系列
临近中秋,各大博物馆的月饼也都陆续上新。
△南京博物院文创
今年,南京博物院推出的月饼礼盒是根据文徵明的书画作品《中庭步月图》精心设计的。礼盒中,不仅有各种口味的点心,还有《中庭步月图》的复刻作品,经过装裱后,就能挂墙上。
△南京博物院文创
除了月饼,南京博物院还专门为吃货们设计了 " 蟹 " 逢知己系列。南京博物院文创部主任李荔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蟹 " 逢知己系列的创意来自清顺治年间的 " 青花釉里红水中八事纹盘 "。文物的原件是一个超级大瓷盘,磁盘中间绘画着一只大螃蟹。" 都说‘秋风起,蟹脚肥’,我们首次把文物和江苏的物产相结合,等比例缩小烧制了盘子,同时,配备了全套的吃蟹工具。"
同样与吃有关的文创,还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语音导览棒棒糖。它的外形是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口味是水果味。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与传统的棒棒糖不同,语音导览棒棒糖加入了骨传导芯片。打开棒棒糖开关,手机蓝牙与之配对成功后,棒棒糖放在嘴里轻轻一咬,就能听到关于文物的介绍。
会变脸、杂耍 …… 三星堆博物馆 " 小堆 " 出摊就秒空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博物馆门口,巨大的金面具吸引了观众。走进去," 蜀小堆 " 系列盲盒有一种既面熟、亲切,又充满喜感、让你想笑的感觉。" 三星堆的青铜人打长牌,好玩!""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围在一起打麻将 "……" 蜀小堆 " 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想要现场买?还得拼手速。
△三星堆博物馆文创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 蜀小堆 " 系列盲盒里,三星堆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戴金面罩的青铜人、青铜鸟都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卡通形象。
△三星堆沉浸式体验区
其中," 肥啾啾 " 是这款系列盲盒中最受网友喜欢的款式之一。它是以三星堆青铜鸟为原型创作的。青铜鸟的身体变得圆而饱满,拥有像人一样丰富的表情,快乐地挺着胸膛,还举起一个翅膀,翅膀下是另一只站在鸟笼上更小的金色小胖鸟,这让三星堆青铜鸟与金沙太阳神鸟来了个跨界互动。
" 这次带来的‘蜀小堆’系列盲盒都卖空了。想现场买是没有了,只能让大家到网店购买。" 三星堆博物馆文化产业部工作人员李雪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博物馆的设计师们正在把 " 蜀小堆 " 和吃的东西相结合,推出新文创。
【科技】
数字博物馆、沉浸式考古 …… 文物这样 " 活 " 起来
文物如何走出库房?" 活 " 起来。
博博会上,"5G 大运河 "" 数字展厅 "" 沉浸式考古 "…… 一系列高科技产品,赚足公众的眼球。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区
站在大屏幕前,抬起手左右摇晃,不用触摸屏幕,便能随心切换到 " 博物馆 " 的不同位置 ……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区,现代快报记者还发现了一个科技感满满的数字展厅,吸引了不少跃跃欲试的观众。
△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
" 此次参加‘博博会’,也是我们这个数字展厅的首次亮相。" 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主任常莉告诉记者,手势识别增加观众与展览的互动,引发观众的探索欲、求知欲,同时也能增加趣味性," 后续还会不断完善,增加 3D 文物热点、AI 讲解等功能,达成通过视觉、听觉、体感营造更加沉浸式的氛围,让观众全方位、多维度参观博物馆。"
陕西十月文物保护有限公司带来的沉浸式考古体验,让观众体验了一把当考古人的滋味。站在屏幕前,三星堆遗址 3 号坑呈现在面前,起初,坑内覆盖着黄土;而后,露出了堆在一起的青铜器,以及各类文物 ……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沉浸式考古体验是通过多年的现场图片采集,通过后期加工,制作而成的。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李鸣 / 文 钱念秋 / 摄
(编辑 张宇)



据介绍,展览从“沙漠中的大画廊”“盛世敦煌”“佛法东渐”“山水传情”“情系众生”“感悟敦煌”等六大专题部分揭示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同时,展览充分运用“数字敦煌”的丰硕成果,融合历史、艺术和科技元素,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性及教育性,让观众穿越古今,体验不一样的敦煌艺术神韵和魅力,娓娓道出敦煌佛国世界中古人尊天、敬地、爱人的丰富情感,感悟世人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8月23日,“敦煌:千载情缘的故事”展览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涵盖北魏至明代的50件展品和60多个敦煌洞窟的100余幅精美壁画。展览透过石窟壁画和文物、临摹绢画和复制洞窟,结合历史、艺术和科技的元素,将艺术科技及多媒体技术融入展示,带领观众寻访丝路佛影、畅游山水之间、饱览人文风景,领会敦煌独有的灵气和神韵。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此次展览是继2014年“敦煌——说不完的故事”和2018年“数码敦煌——天上人间”展览后,敦煌研究院与香港特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第三次合作举办敦煌艺术展,作为香港特区政府与社会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这次的敦煌艺术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展览从“沙漠中的大画廊”“盛世敦煌”“佛法东渐”“山水传情”“情系众生”“感悟敦煌”等六大专题部分揭示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同时,展览充分运用“数字敦煌”的丰硕成果,融合历史、艺术和科技元素,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性及教育性,让观众穿越古今,体验不一样的敦煌艺术神韵和魅力,娓娓道出敦煌佛国世界中古人尊天、敬地、爱人的丰富情感,感悟世人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自2020年启动新一轮发掘以来,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的田野发掘已经进入收尾阶段,8号坑不断提取青铜器。今天,将做准备提取8号坑东部的一个大型立人青铜神兽。
8号坑今天将提取大型立人青铜神兽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赵昊: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文保人员正在下面进行神兽的掏穿作业,我们需要将几个捆扎带从神兽之下穿过去,所以现在是在做一个掏穿。下午我们就开始进行捆扎,捆扎之后通过检查进行提取了。现在神兽的腹部下面基本来说已经完全掏穿了,有一个比较困难的地方是在头部,还有两个人头像压在头部下面,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把头先取出来的,只能是找缝隙然后进行一个掏穿。
参观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