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博物馆
0
0
地区福建省 南平市
开放时间9:00——17:00 周一闭馆(含国家法定节假日)
电话0599-8824882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马坑路266号,可乘坐公交车7路南平市博物馆站下车,6路、906路杨真堂站下车步行到南平市博物馆,前往参观。
南平市博物馆位于南平市马坑路266号,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育于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全馆共七层,占地面积4171平方米,建筑面积6368平方米,总投资2000多万元。其中:负一楼为临时综合展厅,面积1900平方米;一楼为精品交流展厅,面积500平方米;二至四楼为日常标准展厅,每层面积740平方米,内设展览“闽北五千年”其中包含《闽越开疆》、《八闽首郡》和《上府之光》三个部分;五楼为业务用房;六楼为学术报告厅。
南平市博物馆现有工作人员30人,其中:在编11人、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岗位10人、编外聘用9人。馆藏文物5961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件/套、二级文物45件/套、三级文物2049件,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我馆均有馆藏。馆藏文物品类丰富,石器、玉器、陶瓷器、青铜器、字画、漆金木雕、碑刻造像等一应俱有。
南平市博物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免费向社会市民开放参观,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全体工作人员热诚欢迎您的到来,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
暂无内容
1984年南平市博物馆开始筹建。
1986年10月正式成立。
1994年南平撤地改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南平市博物馆同时升格为地级馆。旧址位于南平市新华路4号,馆舍面积600平方米。
2011年11月28日南平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新馆位于南平市延平区马坑路266号。
2012年6月南平市博物馆被南平市委宣传部评为“南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2年8月被福建省文化厅、省文物局评为“福建省二级博物馆”;
2012年 8月被福建省政府评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
2013年6月南平市博物馆被南平市直机关工委评为“第三批党员优质服务示范窗口”;
2014年5月南平市博物馆与厦门大学历史学院合作成立“厦门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闽北实习基地”;
2014年11月被福建省国防教育联席会议评为“福建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
2014年9月在南平市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一层精品交流展厅改造;
2014年10月南平市博物馆与青海省柳湾彩陶博物馆合作,首次引进省外精品展《江河源人类史前文明—青海柳湾彩陶展》。
2014年12月南平市博物馆馆长王世亮同志通过文博研究员职称评定,成为我馆历史上首位正高级研究员。
2015年5月“延平区青少年德育基地”在南平市博物馆挂牌;
2015年8月被南平市委、市政府评为“南平市第十二届(2012-2014年度)文明单位”。
2016年5月被福建省委宣传部评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7年11月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校外美育实践基地”。
2018年8月被南平市委、市政府评为“南平市第十三届(2015-2017年度)文明单位”。
馆内常设展览“闽北五千年”其中包含《闽越开疆》、《八闽首郡》和《上府之光》三个部分。其中《闽越开疆》分布于2层展厅。主要展示的是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及汉代时期的文物。其中:浦城县的管九西周土墩墓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武夷悬棺和汉城遗址是武夷山“双世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八闽首郡》分布于3层展厅。主要展示的是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时期的文物。其中:建安郡(今建瓯市)是福建地区郡县制以来的第一个郡县;“黄峭公课子”展示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邵武市和平镇的历史文化。《上府之光》分布于3-4层展厅。主要展示的是宋元明清时期的文物。其中:“建阳市水吉窑”的建盏是世界陶苑史上的一颗明珠,列我国八大窑系之一;“北苑贡茶”是当时中国设置的第一个皇家御茶园;“余氏作坊印刷”是宋明时代中国雕板印刷中心的代表;“郑和铜钟”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为祈保旅途平安而铸造的;“考亭讲学”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一生在闽北六十年潜心儒学研究、讲学的情景再现。
临时展览有:(以下有些图片年代久远,部分临时展览图片不满足要求)2012年举办了举办《八闽丰碑革命历史文物联展》、《永远的丰碑—闽北苏区史宣传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展》和《闽北廊桥展》、《南平市第三届艺术摄影作品展》、《大型海洋生物科普展》、《恐龙科普展》;
2013年举办了《“闽北珍宝,两岸记忆”—南平市涉台文物及国保、省保文物图片展》、《海洋生物科普展》、《蝴蝶生物科普展》、《“和谐、吉祥”古代艺术品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展》、《闽北廊桥展》、《福建省“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展暨海峡“乐善杯”广告获奖作品展》、《3D魔幻艺术作品展》、《邱瑞坤、郑景文艺术作品展》、《“八闽共筑中国梦”大型图片展》《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集邮展》、《机器人科普展》、《“美丽闽北,与法同行”摄影展》。
2014年举办了《中华古钱币展》、《记忆与思考—闽北古建筑、古名居摄影展》、《“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与闽北”图片展》、《“闽瓷遗珍”— 南平茶洋窑宋元瓷器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图片展》、《闽北古廊桥图片展》、《安全生产月暨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展》、《魔幻3D画展》、《三明古堡摄影展》、《江河源人类史前文明—青海柳湾彩陶展》。
2015年举办了
《闽越国历史文物》、《百福(壶)具臻—常顺根壶具收藏展》、《沥粉贴金 宏伟绚烂——唐卡绘画艺术精品展》、《春暖大地 瑞祥乾坤—邱瑞坤大师庆新春书画展》、《余世平书画作品巡回展》、《延平区民俗摄影展》、《延平区师生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展》、《闽北古廊桥图片展》、《谢建凤琥珀寿山石收藏展》、《福建新四军抗战图片展》、《闽东之光·福建省宁德市摄影作品展》、《范金琢玉——耀州窑陶瓷精品展》、《合福高铁建设暨沿线风光风情摄影展》。
2016年举办《光泽商周印纹陶特展》、《在那遥远的地方——大美青海印象》、《南平观赏石展精品展》、《闽北记忆——建窑精品瓷器展》、《闽北古建筑、古民居摄影作品展》《南平茶洋窑出土瓷器展》、《辉煌壮丽的史诗—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型图片展》、《吉祥有凤——大武夷铜镜展》《於越遗珍——越国青铜农工具展》、《南平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优秀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展览》、
《铁血长征——福建儿女长征史迹展》、《大道之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廉政书画展》、《长征从这里出发——纪念红军胜利80周年大型展览》、《南平市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摄影展》。
2017年举办《迎新春—钟京水墨画展》、《南平市首届女摄影家摄影作品精品展》、《“好家教·好家风”巾帼书法作品展》、《泉州海洋考古文物展》、《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华人华侨文物展》、《闽北文物——南平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2017年南平市“太平洋财险杯”中华传统文化青少年书画作品展》、《遥远的对话—大地湾遗址出土文物展》、《以理育人—朱子文化展》、《道德的力量——南平市道德模范风采》、《海关移交文物展》、《贵州·黔东南传统蜡染精品展》
2018年举办《旗装雅韵——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满族服饰展》、《海风山骨——福建昙石山遗址与昙石山文化特展》、《“一带一路”任我行——刘海翔丝路骑行摄影展》、《红河三绝——乌铜走银•紫陶•锡传统手工艺品展》、《林则徐在新疆》、《凝固的汉风——安徽马鞍山三国朱然博物馆汉画像石拓片展》、《茗冠古今 茶香万里——闽北茶文化展》
2019年举办《雨林版纳.水的民族—西双版纳傣族民俗展》、《人间好时节——京津冀民俗文化交流展》
对外交流展览:
《闽瓷遗珍-茶洋窑出土瓷器展》;
《见盏—寻味千年造盏工艺》;
《茗冠古今 茶香万里——闽北茶文化展》
南平市博物馆目前有藏品5961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件/套,二级文物45件/套,三级文物2049件/套,一般文物2955件/套,未定级藏品910件。藏品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现代,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书画、漆金木雕、杂项等类别。藏品类型结构较为单一,以陶瓷器为主,占比达68%,其他类型文物较为缺乏。从年代上看,又集中在宋、元、明朝,其他朝代文物数量较少。
2531:宋琴式澄泥砚 一级文物
长22.4,宽10.7-11.1,高2.8-3
砚面如古琴式,砚首七个星点如弦桩,砚池呈长椭圆形,前深后浅,后视有三足。全砚呈灰白色,质地细致坚硬。底部中间戳印篆书“三堂”二字。该砚于1992年4月,在南平市区水东大桥附近的基建工地上一座砖构双室卷顶墓出土。当时这方琴式澄泥砚被层层淤泥包裹着,出土后经过清理,发现它还残留有墨迹,应为墓主人心爱之物,随葬入土的。墓内还发现有黑页岩抄手砚一方,长柄方形照子和葵边铜镜各一件,没有发现墓志铭,仅见一方砖制地券,字迹已模糊不清。其墓葬形制为闽北宋墓常见,出土随葬品均与宋代器物相吻合,因此这方琴式澄泥砚当属宋代之物。
澄泥砚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传统书法用具之一,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澄泥砚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今日所见古澄泥砚极为稀少,上品更是难求。
689:元龙泉窑青釉褐斑双耳瓷瓶 一级文物
高26.5,腹径14.9,口径6.4,底径8.8
1984年6月南平后谷尤坑村村民盖猪圈,挖地时发现单券墓,墓被毁,遗物丢弃。后被尤坑小学学生邱建平拾到并报告我馆(当时文化馆)。当时发现青釉褐斑双耳瓷瓶2件(1件基本完整定为一级文物;另1件口沿及圆环缺失被定为3级文物)。
改瓶微侈口、长颈、椭圆形腹、圈足微外撇。颈部堆贴一对獣面形长方耳,挂不游圆环。颈部、腹部有明显的接痕,施青釉,釉层厚润,釉色青灰中泛绿,釉面有冰裂纹,青釉下饰褐色斑彩。足底露胎,胎色浅灰。
3144:宋建窑黑釉兔毫纹瓷盏
敞口,斜腹下收,浅圈足,深灰胎,施黑釉,器体呈现兔毫丝,腹底垂釉,底露胎。
建窑的产品建窑以产黑瓷而著称。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北宋晚期由于“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用的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盏”字样。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两种,以敞口为多。底为浅玉环圈足,有旋坯纹。有的器物底足刻有"进琖 "、"供御"铭文,为朝廷贡品。
釉色黑而润泽,器内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挂。釉面呈现褐黄色,银灰色和褐蓝色。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纹,呈现着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宛如西北黄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浓下淡,在太阳光下,其黑色釉面闪烁着金红色的光点。
口径12.2,底径3.9,高6.4
负一楼为临时综合展厅;一楼为精品交流展厅;二至四楼为日常标准展厅,内设展览“闽北五千年”其中包含二层《闽越开疆》、三层《八闽首郡》和四层《上府之光》三个部分。
南平市博物馆参观须知:
一、开放方式
1、本馆免费参观,参观者入馆前须进行登记。
2、为确保展厅文物安全和参观质量,当参观人数过多时本馆将组织观众分批次入馆参观,请观众服从本馆工作人员的引导。
二、参观要求
1、严禁将易燃易爆物、管制刀具等危险品及宠物带入馆内;禁止携带饮料和食物进入展厅;请观众注意保管好自己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
2、参观者必须注意仪容仪表,衣履不整、醉酒、言行不雅者谢绝入馆;一至四层为固定展厅,请观众按规定路线进行参观;馆内五、六层为办公区,谢绝参观。
3、行动不便的观众须由家属或亲友陪同;严禁少年儿童在馆内奔跑、嬉闹;未成年人在参观过程中,其行为及安全由其监护人负责。
4、请保持清洁卫生。禁止在展馆内吸烟、攀爬躺卧、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大小便。
5、展厅内严禁拍照或拍摄展品;参观时请勿用手触摸展柜、展品,凡破坏、损伤文物展品者,按国家相关规定赔偿。
6、严禁观众翻越安全护栏、严禁触摸电源插座、插头;如遇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请服从保安人员或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按指定路线有序撤离;参观完毕后,请勿长时间逗留馆内。
如需讲解,请提前预约,南平市博物馆提供免费讲解服务,根据馆内讲解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南平市博物馆便民设施:
1、楼大厅门口登记咨询处。可进行出入登记咨询。
2、每层厅内都设有导览图,也有工作人员咨询台。
3、参观路线有引导标识,咨询工作人员也会主动引导。
4、免费提供博物馆宣传资料与展览宣传单(册)。
5、提供物品免费存放处。
6、提供免费直饮水与休息区。
7、馆内设有卫生间。
8、馆内设有残疾人卫生间、无障碍通道,同时还安装了电梯(800公斤),提供了轮椅、婴儿车等设备。
馆内收藏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