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博物馆
0
0
地区福建省 南平市 邵武市
开放时间8:00—12:00, 15:00—18:00(夏季) 8:00—12:00, 14:30—17:30(冬季)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话6330312
地址地址:邵武市小东门8号(邵武市博物馆) 邵武市五四路道家巷3号(邵武市民俗馆) 邵武市李纲路186号(邵武市李纲纪念馆) 交通线路:可乘坐公交16路至终点站昭武广场站下车(邵武市博物馆) 可乘坐公交2、6、8、12、17路至邵武六中站下车向西步行50米(邵武市李纲纪念馆) 可乘坐公交5、7、11、15路至新华书店站下车向西步行600米至五四路道巷3号(邵武市民俗馆)
邵武市博物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福建省校外美育基地、邵武市公益性文化设施。由博物馆、宝严寺、民俗馆、李纲纪念馆组成。其中博物馆为南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宝严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俗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纲纪念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现博物馆总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展厅面积7400平方米,库房面积500平方米。是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教育、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暂无内容
1981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修复了宝严寺大殿,辟为“邵武县文物陈列馆”。1982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1984年,修复了李纲祠堂,辟为“邵武市李纲纪念馆”。
1985年1月,正式成立邵武市博物馆,负责收藏文物和开展各项文博业务工作,馆址设宝严寺。
1987年,成立邵武市民俗馆, 1988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是全省第一座以展出当地历史发展传统性文化、生活的民俗博物馆。民俗馆成立初,隶属于邵武市博物馆,1989年5月,民俗馆从市博物馆分出去,隶属于市文化局。
2003年,为加快我市文体事业改革步伐,更好地发挥文博单位的作用,根据中共邵武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同意将邵武市博物馆、民俗馆、李纲馆三馆合一的批复》(邵委编(2003)07号)文件精神,将博物馆、李纲纪念馆、民俗馆合并,对外挂博物馆的牌子。
2009年,根据《邵武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纪要》,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搬迁后的市图书馆改造为邵武市博物馆。该工程于2012年7月开工。
2013年2月,完成场馆装修工程,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基本陈列展览:
“铁城之光”陈列展览:设邵武市博物馆二楼,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分为“熙春初曙”、“武阳崛起”、“军府辉煌”、“富屯风采”四个部分,共展出400余件珍贵文物。采用多媒体等不同的展示手段(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景观与展线结合,全面展示了我市远古至1911年以前的历史发展面貌。
“民俗福文化” 陈列展览:设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邵武中书第(邵武市民俗馆),展厅面积2900平方米,分为五厅二十一室,明代馆以“善为本,福禄来同”开篇,抒写了“美满幸福”,“劳动是福”,“福地珍遗”,“平安是福”五大篇章。清代房则汇集了“农耕文化与福”,“贤德家福”,“读书是福”,“福庆祥祯”,“福寿永年”,“祈福”,“惜福”,“馀福”八大福文化,分别展出婚俗、服饰、生活生产用具、民间艺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文物400余件,再现了邵武百姓特有的民俗福文化。
“李纲生平事迹展”陈列展览:设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纲祠堂(李纲纪念馆),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分为少年时代、出将入相抗金业绩和遗迹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出将入相,南渡第一名臣”李纲一生忠君报国为民的事迹。展出李纲的著作、手稿和资料等复制品,李纲塑像、复制的宋高宗、徽宗两帝的御书匾额和朱熹、林则徐题写的楹联、大量碑刻、沙盘模型等。
临时展览:
邵武市博物馆建馆以来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的临时展览,有文物专题展览:《收藏家精品文物展》、《毛主席10万枚像章展》、《福建古塔摄影展》、《邵武故县历史文化展》、《天材匠心—馆藏古代工艺品展》、《又见古时月—先秦时期文物展》等;有普查成果展览:《邵武市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福建省涉台文物保护成果展》、《邵武市谱牒(姓氏)文化普查成果展》、《探城记—邵武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细数家珍 共享宝藏—邵武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邵武宋代金银器图片展》、《邵武先秦文化考古发掘成果图片展》等;有宣传教育展览:《文物保护宣传图片展》、《邵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忘不了乡愁—吻江派海”山水相依的古村落古民居摄影展》、《家和平心天下—一代历史名儒黄峭》、《守护乡愁记忆—邵武市不可移动文物图片展》、《西汉闽越国邵武遗存图片展》等。
其中,《天材匠心—馆藏古代工艺品展》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严寺大殿为展出场所,讲述了从远古以来,邵武先民发掘地理自然生态资源的优势,凭借勤劳灵巧的双手,不断创作了形形色色的雕刻艺术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展览分为“木华竹韵”、“砖雕装饰”、“金声玉振”、“陶工瓷艺”四部分,展出竹木、砖雕、金玉、陶瓷等200多件历史上本地百姓制造和使用,具有闽北地方特色的工艺品。
《又见古时月—先秦时期文物展》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严寺大殿为展出场所,由博物馆自主策划、编纂陈列大纲、布展等,展览共分“考古收获”、“文化内涵”、“制陶艺术”、“艺术再现”四个方面,通过展出近百件先秦时期制作精细、具有极高审美艺术、装饰精美的陶器,再现沉睡千年的部落制陶文明。
邵武市博物馆馆藏丰富,独具特色。一是馆藏品种多、数量大。经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馆现有文物5058件/套,囊括了金、银、铜、铁、玉、石、陶、瓷、棉、麻、纸、牙等各种质地,30余种类别的文物。随着抢救性考古发掘及文物搜集工作的不断深入,邵武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总量还将逐步增加。二是精品多,时代跨度大。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清代、民国,历朝历代的文物,均有收藏,珍贵文物多达1784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件/套、二级文物112件/套、三级文物1653件/套。三是特色多,社会影响大。馆藏文物具有许多特色,其中两大特色最为突出:一是本市(邵武市故县村)出土的140余件宋代窖藏金银器,数量之多,制作精细,造型秀美,为全省罕见;二是四都窑瓷器,具有历史悠久、品种齐全、造型独特、釉色丰润亮泽等特色。
镇馆之宝:
南宋鎏金银“踏莎行”人物故事八角杯(总登记号:502)
南宋釦银描金黑漆托盏(总登记号:故23)
南宋剔犀漆柄团扇(总登记号:故19)
参观须知:
一、 参观入馆凭证
(一)我馆需持身份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免费入馆参观。
(二)未成年人必须由家长陪护参观。
二、禁带物品
不得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等危险物质,不得携带动物和易损伤玻璃的金属器具入馆参观。
三、 团体参观预约
各单位团体参观者需提前一天与博物馆办公室预约,以便安排参观。
四、文明参观
(一)参观者须遵守公共秩序和展馆的有关规定,听从工作人员的引导。
(二)禁止损毁展柜、设施和展品;禁止翻越护栏;
(三)禁止吸烟;
(四)禁止大声喧哗、打逗及影响其他参观者的行为;
五、摄像、摄影
参观者在馆内摄像、摄影时,未经允许不得使用闪光灯、强光灯,摄影、摄像资料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六、 参观服务项目
(一)提供免费讲解
(二)展馆内为参观者提供免费信息问询、免费宣传资料、免费寄存、免费饮水等服务。(服务电话0599-6330312)
馆内收藏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