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 > 客家族谱馆
客家族谱馆
0 0

地区福建省 龙岩市 上杭县

开放时间上午:08:30-11:30 下午:15:00-17:00(夏令时15:30-17:30)(每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

电话0597-3842516

地址地址:福建省上杭县龙翔大道1号

客家族谱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收集、整理、研究、展示并利用客家族谱文献为海内外客家乡亲寻根问祖、族谱对接服务的专题博物馆。近年来,我馆充分利用馆藏血缘文化这一优势,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客家乡亲、专家学者提供寻根探源、族谱对接、科学研究等服务,以鲜明的特色、丰富的活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上杭县乃至福建省独特响亮的客家文化名片,成为福建省首批对台交流基地,海峡儿童联谊交流基地。此外,我馆还是台湾联合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龙岩学院两岸四所高校“客家族谱研究教学实践基地”,是龙岩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岩市文明单位、龙岩市青少年传承客家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 “客家族谱博物馆”坐落于上杭县临城镇龙翔村“客家缘文化中心”,是福建省客家祖地文化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个项目之一,是客家缘文化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2012年,主体工程完成于2014年, 2015年11月6日完成陈列布展并正式对外开放。“客家族谱博物馆”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078.89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建筑吸收地域传统文化之精髓,融合了客家族谱、建筑、生产生活、风俗习性、繁衍生息等 “客家元素”,扬客家文化内涵,展客家民族风情,是上杭县城市文化新地标。其设计方案得到了客家各界人士和全国众多专家的高度好评,并于2011年获得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传统优秀设计”金奖。 客家族谱博物馆在“客家族谱博物馆”主体建筑第一、二层和东边附属建筑内。展览面积约5500平方米,共有5个展厅,包括3个基本陈列展厅和2个临时展厅。基本陈列以“客家族谱缘”为主题,3个展厅陈列5部分内容,临展厅举办各类临时展览。4个库房面积共1625平方米,设有办公室、数据库、会议室、贵宾接待室、多媒体影视厅、多功能报告厅、族谱对接中心、文物缓冲室、文物消毒室、仿真复制室和文物修复室等。
暂无内容
前身为上杭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始于1993年为台湾客家乡亲的寻根服务而开创的特色藏书体系。2000年4月成立上杭县客家谱牒馆,为县图书馆附馆,11月更名为“上杭县客家姓氏谱牒馆”。2002年6月更名为“客家族谱馆”,2009年9月上杭县客家族谱馆单独设置,编制人员5人,直接隶属于上杭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2010年6月搬迁至紫金南路文庙后侧的过渡馆,2011年10月更名为“客家族谱博物馆”。过渡馆占地面积2012平方米,建筑面积1523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库房面积400平方米。现馆址位于上杭县临城镇龙翔大道客家缘文化中心,始建于2012年,主体工程完成于2014年, 2015年11月6日完成陈列布展并正式对外开放。
1.基本陈列 族谱与国史、地方志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一部客家的族谱,是一份社会、民族、经济、文化、区域历史的宝藏,一部客家的族谱,更是炎黄子孙繁衍生息的密码。客家族谱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客家族谱文化源远流长。客家族谱博物馆以“客家族谱缘”主题的陈列展览由5个基本陈列组成。 中华记忆 文化瑰宝 本陈列在第一展厅第一部分陈列,展示了客家族谱的发展历程、各种类别、编修过程、编修场景、主要内容及社会价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客家族谱是中华族谱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形象地将每一个家族的历史和概貌展示出来,是客家家族的百科全书,保留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客家文化的珍贵史料。它是港澳台和海外客家乡亲寻根认祖的可靠根据,是人类历史记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谱牒文化的瑰宝。 梦莹中原 祖地情 客家人根在中原,客家人的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本陈列第一展厅第二部分陈列,展示的客家民系形成、迁徙路线、迁徙场景、四大特征及经济文化生活用品等,展现了客家先民南迁的历史脉络,以闽粤赣地区是客家民系的诞生之地,也是客家人的祖居地及形成客家民系的鲜明特色。客家族谱、血缘密码 本陈列在第二展厅第一部分陈列,展示了郡望图表和多功能触摸屏、祖宗图像、汀属八县部分开基始祖分布图和多功能触摸屏、祖祠祖墓模型、祠堂对联场景和触摸屏;客家人拜谱发谱场景和姓氏源流(100个姓氏起源、郡望堂号、入闽始祖、迁徙脉络、重要的历史名人、重要祠堂的介绍、重大的两岸宗族活动等);客家名人祖谱(军政人物、经贸巨子、文教精英、书画奇才四类客家名人的祖谱)。这部分是展览的核心,是客家裔孙寻根的长廊。蕃衍播迁、族谱传世 本陈列在第二展厅的第二部分和第三展厅的第一部分陈列。第二展厅陈列姓氏迁徙广东、江西、四川、广西、浙江、港澳台及世界各地迁徙表;明中叶瓦子街场景;客家话多媒体触摸屏,含客家语言、客家谚语和客家歌谣。第三展厅陈列客家人携谱渡黑水沟视频、家族迁徙的路线图以及闽西地区部分姓氏迁台一览表;客家人在台垦荒历史印迹(台湾各地的古厝、祠堂、祖墓、庙宇、古道)、台湾一家人生活场景;客家人在台抵御外辱爱国护乡视频和客家人在外各界卓越贡献。 唐宋以来,众多客家祖辈在闽西大地开基立业,生息繁衍。之后,因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及商品经济发展需求,客家裔孙以闽西为祖地,不断向福建各地和广东、江西、湖南、广西、四川、浙江等地迁徙,并拓展到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及海外各国播迁,闽西成为众多客家人的发祥地和外迁的重要聚散地。 族谱文化、传承弘扬 本陈列在第三展厅的第二部分陈列,展示了客家族谱博物馆的发展历史;海内外客家乡亲赠送给我馆的部分牌匾和纪念品;馆藏的两岸联修客家族谱的目录;1971年至2015年历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一览表。展现了客家族谱博物馆与世界客家人交流活动、海外客家乡亲回乡寻根谒祖活动情况及客家族谱文化传承弘扬。 客家族谱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族谱为纽带的血缘文化成为海内外客家人交流互动、增进认同的重要桥梁。它既是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又是客家儿女正在续写的历史新编。在新的时代精神鼓舞下,客家儿女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必将进一步继承弘扬祖辈先贤的优秀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2. 临时展览 客家族谱博物馆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的临时展览,重大的展览有:“‘寻根与认亲’客家族谱选展” 、“客家族谱——珍贵的档案文献遗产展”“客家姓氏源流展”“根·谱·缘”姓氏专题展“闽西文化景观¬¬——古建筑展¬”“情满汀江摄影展”“绿叶对根的情意——华人华侨事迹展”铁血长征—福建儿女长征史迹展”“青青草原——博尔塔拉民族风情展”“上杭县道德模范事迹展览”“沈在召客家乡土文化组画展”“康巴撷珠藏族服饰展”“香格里拉风光风情摄影展”“‘中国梦·劳动美’女职工才艺作品展”“‘大美畲乡’油画、水彩画作品展”“大美杭川书画展”“上官周山水人物精品展”“客家探秘——福建客家民俗文物展”。其中,“情满汀江摄影展”包括“汀江味道”、“汀江风光”、“人文风情”、“祖地寻根”、“今日杭川”等五部分,通过图片展示客家先民在汀江流域生活、发展,迁播海内外的历程,以及海内外客家人前来祖地寻根谒祖等。希望能进一步增进海内外客属亲情,加强交流沟通,让更多人走进客家祖地,了解“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上杭。 3.交流展览 为让更多民众认识客家民系是汉族的一支,了解客家族谱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交流,传承客家文化,客家族谱博物馆多次举办交流展览,主要有“闽西客家族谱展”、“闽台姓氏族谱和涉台文物展”“走亲、访友、做生意”暨“闽台宗亲交流和姓氏族谱展”、“客家与开封展”、“源源有谱:客家族谱展”。 2015年10月 赴台新竹县展出的“源源有谱:客家族谱展”,含 88客家姓氏渊源和派演展版、37客家姓氏族谱、60个客家姓氏名祠名墓及客家族谱馆演示多媒体电子读物等,充分展示了闽台客家同宗共祖、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历史事实。包括凤凰网、新竹网在内的众多网络和新闻媒体对客家族谱展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展出期间共接待来访观众近7万人次,使台湾众多客家乡亲能更真切体会两岸客家同根同源的真实情感,不仅凝聚了全台客家力量,提高了客家人在台湾的影响力,也扩大了龙岩、上杭在台湾同胞中的认知度。
馆藏拥有馆藏文物23923件/套。有闽、粤、赣、川、桂、台等客家地区160多个客家姓氏、近3000套20000册客家族谱、20000件民国以前客家契约、近百幅客家祖图及客家神明崇拜图、1000多件客家地方文献资料、客家民俗器物及闽台客家方志等。基本建成以客家族谱为中心,涉及客家文献、民俗器物文物为一体的藏品体系,收藏规模大、内容丰富完整、形式多种多样。 《邱百五郎公家谱》,上杭中都丘氏族谱,清代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木刻本,邱伟卿,邱晋谋修。书名据书衣题,长34cm,宽25.8cm,线装,全书共10册,基本完整。谱书封套为蓝色纸面,书名楷体“邱百五郎公家谱”七字,字径2厘米。扉页边框上署楷体“光绪丁未仲秋“、正中篆体“邱百五郎公家谱”,款“两大房裔重修”。谱书每页正文15列,列30字,宋体,字径0.9厘米。名人丘逢甲作序。记载始祖(宋)邱三五郎,始迁祖(明)邱百五郎,始祖三五郎从宁化移来上杭胜运太白城前。 金漆木雕人物故事纹供盒,清代,木质,长方体,采用金漆浮雕工艺,盒盖、盒身和底座3层组成。第一层为镂空围栏和盒盖。盒盖是长29厘米、宽15.5厘米、高7.5厘米的无底长方体,正面和背面分别刻有梅花和牡丹花图案,两侧各有1瓶牡丹花,上面书正楷 “秉志公”。第二层为盒身,盒身是长34厘米、宽21厘米,高17厘米的长方体,各面图案有金漆内侧黑边框。正面刻5个人的人物故事图,中间刻3位官员在处理商议政事,外侧各刻1人;背面刻菊花凤鸟图;两侧各刻大卷轴,卷轴前刻有花的大花瓶。第三层为底座,长35厘米、宽21厘米,高6.5厘米,雕有镂空花纹。此供盒以传统木雕技法为主,以精微透雕见长,风格精致细腻,古朴典雅,层次重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传统风格,为木供盒中之精品。
有语音导览器自助讲解,可查找相应景点的语音讲解。
馆内收藏
类别:书法、绘画
年代:清
类别:书法、绘画
年代:清
类别:书法、绘画
年代:清
类别:书法、绘画
年代:清
类别:书法、绘画
年代:清
类别:书法、绘画
年代:清
类别:书法、绘画
年代:清
类别:书法、绘画
年代:中华民国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