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博物馆
0
0
地区福建省 宁德市 柘荣县
开放时间上午:08:00-11:30, 下午:14:00-17:00(夏令时14:30-17:30)(每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
电话0593-5622231
地址乘坐周宁前往七步镇/李墩镇/礼门镇的公车到周宁县狮城镇白岩茶场下与宁武高速连接线交界处下车,进入周宁县委党校右转即可。
周宁县博物馆主楼占地面积200平方米,高4层。一层为序厅、接待室,介绍周宁历史沿革。二层为周宁历史文化展览厅,以时间为序分5个展块,分别介绍周宁史前文化、隋唐汉文化的迁入、宋元东洋里的初步开发、明清东洋行县周墩分县的设立、民国乡村治理。三层为闽东民间契约文书展,以展示闽东9县市,旁及闽中、闽北部分县市明末至1952年土地改制期间有关田产、山场、房产、婚书等民间契约文书为主,四层为工作区设有办公、库房、文物修复室。周宁革命历史展览馆位于主楼正对面,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主要展示本县土地革命至解放战争期间,当地民众参与相关事件的情况介绍及展示部分红色革命实物。
乡村教育博物馆位于周宁县玛坑乡禾溪村,依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禾溪国民中心小学。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由操场、主展区、礼堂、后花园、管理房等组成。主要展示清末以来乡村教育所使用的教科书、教案、教具及情景再现。
暂无内容
周宁县博物馆前身为县文化文物工作室,2008年为开展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而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2015年新馆建成,同年10月完成布展陈列施行免费开放。内设周宁历史展览厅、周宁革命历史展览厅、闽东民间文书研究室。2017年依托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禾溪民国中心小学,分设周宁乡村教育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主要展示自清末以来各个时段的教材、教具等实物,反映了各历史时期乡村教育的具体内容主导思想。2015年增设周宁县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现有编制4人,主要承担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研究保护,可移动文物的征集收藏展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工作。2015年10月开馆以来,施行免费开放,先后接待参观人数10万多人次,并与多所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暨南大学在我省唯一设立的校外习实基地,周宁县博物馆是集展览、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1、基本陈列
本馆以历史陈列为主题,以实物、文字、图片形式,分段展示周宁自商周迄至民国时期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文化特征。
史前时期
本陈列展示了我县史前时期在周宁地区出现得磨制石器和陶制品。据考古调查发现,周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洐生殖,在周宁县境内先后发现了26处以印纹硬陶、磨制石器为文化特征的史前人类聚落遗址,该遗址、遗物具有古代百越系民族比较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特征,它同属于长江中下游的几何印纹硬陶文化,证明了至今在三四千年前周宁已有先民活动。
隋唐时期
早在隋代,中原氏族已进入周宁。隋朝隆公之子黄鞠于大业十年(614),携眷入闽,先避居宁德,后迁入周宁咸村,次年,与开发石桥的朱福“易地而居”。唐五代时期,中原文明已进入周宁境内的咸村、纯池一带。咸村的云门寺、凤山寺、普济桥、纯池的般若寺都建造于这一时期。在唐五代时期,中原氏族和中原文化在接近霍童溪流域的周宁南部区域已占主导地位,才有寺院的兴建、桥梁古道的铺设。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周宁南部的咸村一带社会、经济、文化有了长足进步。东洋区域因有丰富的银矿、铝矿以及西北部的泗桥、纯池一带的瓷土、林木、水力的资源,引来大批浙江、江西的矿工和制瓷艺人进入境内开采、烧制,部分滞留于此的外籍技工构成东洋里区域最初的开拓者,这一时期东洋里古村落的布局已基本形成。
明清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最为鼎盛,周宁境内创建于这一时期的佛教、道教、礼制、公共民俗建筑遍布城乡,现存的族谱也多兴修于这一时期。以家族聚居而建的大型民居随处可见。
明清时期的文物古迹也最为丰富,仅始建于明代的寺院已知的就有20多所,道教建筑、公共民俗建筑、礼制建筑更是遍及全县各大村落,至今还较为完整地保存有许多始建于明代的木构建筑。
明清时期,周宁木构建筑的最高成就当属木拱廊屋桥的建造。尤其周宁县礼门乡秀坑村的张氏家族,是闽浙两省最富盛名的木拱廊桥营造世家,其家族承建的木拱廊桥遍及我省的周宁、寿宁、屏南、古田、福安、政和、建阳等,浙江的泰顺、庆元、景宁、龙泉等县(市)。周宁县木拱廊桥的营造世家、营造技艺,和境内现存的木拱廊桥,是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名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临时展览
周宁县博物馆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的陈列展览,重大的展览有:周宁县第一届、第二届收藏家精品展。
3、交流展览
周宁县博物馆为了进一步扩大文化交流范围和领域,努力搭建更多具有民族地域、民风民俗特色的交流平台,推动文化交流。于2010年5月,护送浦源村郑氏族谱随同福建省博物院前往台南参加“两岸宗亲交流曁姓氏族谱展”,海峡两岸新闻媒体均用较大篇幅版块对这一展览进行了报道。
周宁县博物馆馆藏文物601件/套,其中三级文物9件,一般文物42件/套,未定级文物550件/套。
其中较为珍贵的是:
龙泉窑刻花三足炉。高16.5CM,口径23.2CM,底径22CM,重2.923KG。口,平沿,平唇,炉身为直筒形,上部和下部各饰弦纹两道,中部饰刻划牡丹纹三组,构图规整合理,线条流。胎质坚硬,呈浅褐色,内底有明显的火石色块。圈足露胎处有墨书,字迹模糊难辨,可辩字迹有“大清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岁等。
唐 青釉褐彩多角瓶
高34.6厘米,口径9.6厘米,腹径18.5厘米,底径9.3厘米。侈口,直颈,瓶身呈塔状共五圈,每圈由上至下逐层增高,各圈贴塑有5角,共5列25角,平底。施青釉不及底,饰褐彩呈流淌状。
唐 青釉褐彩盘口蟠龙瓶
高42厘米,口径15.8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11厘米。盘口,有裂纹和修补痕,束颈丰肩,鼓腹渐收至底。施青釉不及底,釉下施褐彩。颈肩部饰泥塑蟠龙,龙嘴紧闭似凤嘴上翘,双眼凸起眈视,身躯盘踞瓶肩,形象生动。颈肩处贴塑双系,腹部饰水波纹一周。
参观须知:
1.爱护并正确使用公共设施,请勿触摸文物及展品。
2.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请勿丢弃杂物,请勿在馆内吸烟。
3.自觉遵守参观秩序,请勿大声喧哗、追跑打闹。
4.如遇各类突发事件,请服从工作人员指挥。
馆内收藏
展览